107-1 楊同學

一、系別、姓名:電通所  陳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8/08~2018/12

摘要:

選擇去新加坡進行交換是我從來沒想過的事,甚至到了選填志願序時才做下了這個決定將新加坡填為第一志願,也很幸運得申請上了。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去同樣為亞洲的新加坡,但去了一趟後才知道跟台灣飛行時間只需要4個小時的新加坡實在很不一樣。穿插著華人、馬來人與其他鄰近國家的人口組成,街上隨處可見伊斯蘭教的回教堂與基督教的教堂,到佛教的寺廟,如果說美國是西方世界的民族大熔爐,那說新加坡是東方的民族大熔爐也不為過。加上處在亞洲第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交換的其間我就交到了來自9個不同國家的朋友,讓這半年的旅程增添了許多驚奇之處。


Abstract:

Frankly it’s not until the moment to fill in the order of my exchange list that I know I would like to go to Singapore, people ask me why I choose Singapore instead of other country out of Asia, but I have to say, Singapore, the country that only take 4 hours of flight from Taiwan is so not Asia. Combined with Chinese, Malay and other population from countries near Singapore, there’s mosques, church and temple all around Singapore, if said America is the ethnic melting pot of western world, then Singapore is the eastern version of it. Being the best university in Asi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attract student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with this advantage, during my exchange period in NUS, I managed to make friends from 9 different countries, which is way beyond my imagination before I go on exchange, making this journey marvelous.

1. 過程
出國交換前準備
NUS的申請相對於其他歐洲國家簡單許多,雖然正式錄取通知晚了一些,大概在6月中旬才收到,且今年的申請系統還在寄錄取通知時出了個大包,寄了沒錄取通知給錄取的學生,且通知是在禮拜五下班前寄出,造成當下雖然覺得有疑問卻也無處可詢問,等了一個假日才在周一早上得到了回復。但除此之外包括宿舍的申請與簽證都相較其他學校簡單許多。因為每年的交換學生人數眾多,新加坡的學生簽證甚至是由移民署的人員直接到學校幫那年的交換學生辦理,先以旅遊簽證進入新加坡,等時間到了再去領取學生簽證就可以。且因持有學生簽證,在出入關時都能以自動通關進出,對於想要在交換期間到東南亞旅遊的同學來說非常方便。
宿生生活
因為新加坡面積狹小,所以很多學生可以住家裡,因此他們的宿舍機制跟台灣不太一樣,且大部分需要達到一些標準,通常也只有兩年的住宿時間。NUS分成三種宿舍RESIDENT、HALL、 COLLEGE,與兩個主要的宿舍區,UTOWN與PGP。三種宿舍的性質不同,RESIDENT是純宿舍型,幾乎沒有甚麼活動,鄰居間也不怎麼認識,若是想要安靜不被打擾的空間就較適合RESIDENT。而HALL則是活動很多,若是本地學生需要在每學期參加滿一定數量的活動才保有之後續住的資格(不過交換生不須要達到這些標準),我有遇到一個中國同學說會有人在半夜3點敲門問你5點要不要參加活動,若是很活動咖就較適合HALL的生活。而最後一種是最難進入的COLLEGE,COLLEGE是學習英國的制度,整個COLLEGE像一個小型大學,有自己的餐廳自己的社團與課程,要進入須經過篩選,要繳交文章與面試,且在兩年期間需要上一定量由COLLEGE開設的課程。我很幸運地在選填志願時就被系統告知被TEMBUSU COLLEGE選為一員,因為交換生的關係不需要上課,但卻也可以參加COLLEGE的各種活動。因為是上學期的關係參加了類似新生營的welcome week,因此認識了許多本地生,雖然大部分都是一二年級,但因為新加坡男生在進入大學前須當兩年兵所以在年紀上並沒有相差太多。TEMBUSU分為5個house,GAJA、PONYA、SHAN、TANCHO、ORA。上學期的重頭戲是TEMBUSU HOUSE GAME,是五個house對抗的球類比賽,因為在成大有打系籃的關係加上小時候有學過桌球,總共參加了籃球、籃網球與桌球項目,最後也幫助了GAJA拿到house game的冠軍,藉由運動又認識了許多人。加上平常一些house內的活動或是college內的各種活動,有更多的機會認識當地學生,相較於其他交換生大部分只會認識交換生的情形,在TEMBUSU我交到了許多新加坡本地學生的朋友,對於新加坡也有更多的認識。
課堂學習

NUS身為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同學間的競爭很強,開學第一周就可以看到有同學在讀書,半夜仍在讀書的也不少,雖然因為大四去交換對於課業的要求沒有那麼大,但畢竟是去當交換學生,學生的本分仍需好好讀書,在NUS我上了三門課,Engineering & uncertainty analysis、Singapore film :performance of identity、Materials for engineers。Engineering & uncertainty analysis是屬於土木系的科目,主要是一些數學運算的方法,跟工程數學蠻類似的,前半學期與後半學期分別為不同老師,這堂課本身不難因此只要認真上課要通過並沒有太困難。Singapore film :performance of identity是類似通識課的課程,到了新加坡理所當然應該學習一下當地的文化,這堂課每個禮拜都會播一部新加坡的電影,從黑白的馬來時期電影到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錢不夠用等華語片,藉由電影了解了新加坡的歷史與文化的形成。課堂最後須與同學一起拍出一部3分鐘的短片,剛開始討論時因為口音加上新加坡的Singlish的關係時常聽不懂同學在講甚麼,但隨著學期的進行到了最後已能漸漸跟上討論的節奏,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辦法出席拍片過程,但能以非母語的英文完成一件事仍成就感十足。Materials for engineers是機械系的課程所以有些許困難,再加上前半學期的授課教授是一位口音非常重的印度教授,因此對於前半學期的課程幾乎無法了解,直到後半學期換了老師上3D列印的相關課程後才對於課堂有些共鳴,還好期末考時在只有了解一半課程的情況下有順利地通過。NUS的課一門通常包括上課與助教課,因此就算是本地生也大概只會選擇5到6門。以土木系來說,學習的範圍不像我們那麼廣,上課的時間也較短,就需要花更多時間來自主學習,且新加坡的大學畢業證書上會有等第之分因此幾乎每個人都蠻認真讀書的,但卻也不是只會讀書的那種,像是宿舍的各種活動與運動大家也都是積極參與,TEMUSU有時會邀請一些名人來演講大家的出席率也很高,甚至在開學時的一個活動新加坡總統還親自到NUS參加。從學校的積極到學生的努力可以看出NUS身為亞洲第一的大學真的不是浪得虛名。

2. 心得

很榮幸可以代表成大去NUS交換,看到同處亞洲的我們有多不一樣,也再次提醒了我身在一個國際化的世界,或許目前未來的發展仍是留在台灣,但其實外面也有許多機會在等著我們。第一次自己在國外待了那麼久,學習獨立學習成長,但收穫永遠比付出多,這趟交換的經驗可以說是人生轉捩點也不為過!

3. 建議事項

對於有意願申請交換的同學建議做好學分規劃,雖然因為我是上學期去交換所以下學期仍有時間修課但卻也因此造成下學期學分過多無法先上研究所的課,且因為剛好今年系上的必修有調動時間,不然可能造成無法順利畢業的情形,因此建議若有意願者須提早在大三做好準備。許多人去交換可能會想去鄰近國家旅遊,不過我因為住了一個活動很多的宿舍加上身為亞洲人,所以在學校的時間比較多,但一些歐美國家的同學就會時常出國,新加坡身為亞洲的轉運站到東南亞各地都相較台灣便宜許多,因此若對東南亞很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安排一些旅遊。因為是上學期去交換加上宿舍的關係所以很幸運的有很多機會可以認識同學,但通常要認識人都是需要很主動的,盡量敞開心胸多與人交談,因為不積極主動隨著學期的進行到時候就可能淪為一個人了。新加坡雖然以華人社會為主,但在大學中同學的溝通仍是使用英文,對於英文不到頂尖(雅思6.5)的我來說剛開始真的很困難,但隨著一兩個月過去真的可以發現進步許多,不要害怕用英文溝通因為大家都可以諒解英文並不是我們的母語,加上新加坡華人學生中學其實都要學習華文因此若真的無法溝通其實講中文也可以,但既然出國了仍建議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增進英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