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 周同學



一、系別、姓名:工科系 周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德國 布蘭登堡科技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7/10~2018/03

摘要:

本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及了為何我選擇德國交換以及為何是環境資源管理學系;第二部分描述了出國前的準備以及要辦的項目,有簽證、宿舍、保險、德國學校交換以及役男出境的申請,並且在最後整理出了經過這半年之後個人覺得很實用的臉書社團、粉絲專頁、谷歌群組以及微信社團,提供給有需要的人使用;第三部分則是整理出在體驗德國的文化、走訪許多周邊的國家並與許多不同的人交流後,透過自我省察所得出自己的改變以及心得。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tains three parts, the first one is why I chose Germany to exchange and why Environmental Resource and Management; the second one is about what we need to prepare for applying for many required stuffs before exchange include German visa, dormitory in Brandenbur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TU), German health insurance, exchange in BTU and exit of draftees. I also conclude the most useful platforms where you can get information from, like: Facebook page and group, Google group, and the WeChat group. I think all of them are really helpful and maybe you will be interested in some of them; the last one is that after experiencing German culture, travelling in so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during my study and trip, the things I learned and some difference I found from myself.

1. 目的

成為交換學生一直是我上大學後所嚮往的事情,但礙於大四之前的課內外活動繁忙,自己也沒有全力爭取,所以一直到了大四交換申請前才下定決心必須要完成這件事情,而最終也很幸運的取得了來交換半年的門票。一直覺得在年輕時若能出去看看這個世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深信著年輕時的流浪將會是一生的養分,而成大在這一方面提供了許多資源以及機會,如果沒有好好把握的話實在是太可惜了!而為何是德國?因為我所就讀的科系為工程相關,德國在這方面是全球的領頭羊之一,所以德國就成為了我的申請首選。希望能藉由這半年來一探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環境可以塑造出這樣的一個國家。

2. 過程

在確認取得出去交換的資格後,建議趕緊列出代辦清單,並且記在行事曆上面,因為這個準備的時程將會拖的非常長,趕緊找齊將要一起出去交換的夥伴們,創一個群組好互相提醒,到時候也需要一起做簽證的團體申請。

在前往德國前需要做的事情大致如下:
1.與要前往布蘭登堡科技大學(Brandenbur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BTU)交換的同期交換生一起向德國在台協會(德協)提出簽證的團體面試申請。關於簽證申請的部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詳細的攻略文,故不在此贅述,但因為申請簽證時所需準備的資料可能會與舊資料有出入,建議在搜尋時搜尋最新的攻略文以及搭配德協上的資料。在拿到BTU那邊的錄取信後,就可以去申請簽證了!我這批的交換生是在六月中時拿到從BTU寄來的錄取信,所以建議可以預約六月底或七月初考完期末考時的時段做面試。
PS:如果人數有達團體面試的標準,極度不建議申請個人面試,因為很容易被簽證官退件並再回去申請團體面試,這樣一來時間上就會變得非常緊張。

2.申請簽證前要先有保險的證明,在德國有分為公保以及私保,公保的部分為大約90歐/月,看病時如果是保險有包含的部分則不用付錢;私保的部分以我申請的Mawista為例,第一年大約是33歐/月,看病時如果是保險有包含的部分需要先付錢後在跟保險公司申請。雖然在德國有些大學不會接受私保,但BTU是可以接受的。在BTU註冊時,有好幾間公保的業務員會來國際事務處幫同學辦理保險的業務,需要在那個地方把私保的資料給公保的做認可,之後才可以去做註冊。在Cottbus這個地方,極度不建議直接去保險公司的辦事處做認可,因為他們可能沒經手過這樣的案子所以會拒絕幫你做認可,並且會一直推銷他們自家的保險,而在國際事務處那邊給保險的業務員做認可是最快且不麻煩的。

3.五月中之前向國際事務處索取成大方的提名信,並在BTU的網路上做線上申請。我這年剛好是線上以及紙本申請並行的一年,以往都只有紙本申請而已,不知道之後會不會有新的規定,故本人經驗僅供參考,但兩份的申請資料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是要將所有紙本文件掃描並上傳,一個是要直接寄過去BTU(可以請國際事務處代為郵寄)。

4.拿到BTU的錄取信後盡早申請學校的宿舍,如果所申請的科系在Cottbus校區的話,建議申請Uni-Str或是Erich-Weinert-Str這兩區域的宿舍,離學校比較近,而房型以及價格可以上學校的宿舍網站去做瀏覽。如果想要嘗試點不一樣的,可以找找當地的合住公寓Wohngemeinschaft(WG),與他人合住並分享公共空間,而每一間WG的性質不同,需要做一些功課才行,而會一點德文的話找起來會容易許多,如果可以找到合得來的室友,這體驗必定會很有趣。

5.如果是役男的話,則需要在出國前一個月時,帶著BTU錄取信先請成大幫忙辦理役男緩徵,拿到緩徵的公文後再帶著護照去戶籍所在地附近的區公所蓋役男出國核准章。
6.BTU在開學前兩周有提供德文的密集課,需要在八月中左右開始注意是否已經開放報名,通常很快就會額滿了,所以如果有需要的人要特別留心。

簡略的流程圖:
1.取得成大方的交換提名=>尋找同期交換生=>德協預約團體簽證面試=>申請保險=>申請開戶=>申請簽證

2.於國際事務處拿成大方的提名信=>網路和紙本申請BTU交換計畫=>a和b
a.申請BTU學校宿舍
b.成大辦理役男緩徵=>區公所蓋役男出國核准章
以下是推薦加入或者是追蹤的社團和粉專:
臉書社團:德國台灣同學會、歐洲交換學生、德國柏林暨布蘭登堡台灣同學會、Taiwan & Cottbus=>可以與曾經或是正在德國的台灣人交流或是買賣需要的物品,也可以在上面徵旅伴或是交換旅遊資訊,特別是如果有甚麼旅遊的優惠資訊,像是去哪個超市買東西會送DB(Deutsche Bahn德鐵)的優惠券、現在正在販售優惠的Flixbus(歐洲的廉價巴士)乘車券或是想用別人的Booking.com優惠代碼訂房時,前面兩個社團非常的實用,可以常常上去瀏覽。
微信小組:微信ID搜尋”luke49502196”:志桐哥=>可以詢問志桐哥有關於Cottbus當地的生活,在剛來到Cottbus時受到志桐哥很大的幫助,非常熱心的一位BTU學長。

如果申請的科系為環境資源管理學系(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Management,簡稱ERM)的話,則有以下的社群可以追蹤:
臉書社團:ERM BTU Cottbus
臉書粉專:Board of Students ERM
Google Group:Google”ERM Bost Google Groups”
在前兩個社群當中可以瀏覽以前ERM所辦過的活動,讓你對於接下來的德國生活有一些初步的想像,而最後一個社群則是會公布課程的異動以及系上發布的實習和打工等等的資訊。

如果有任何問題不清楚的,也歡迎寫信給我,我的信箱是:artiechou1120@gmail.com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在選擇所交換的系所時,因為德語的能力還不及交換去德語學程的門檻,所以以大學生身分出去交換的我以為只能選擇ERM的學士學程,但是後來去交換時在與其他交換生的交流下得知,因為已經在成大修完了畢業所需的課程,所以在申請交換時其實是可以申請碩士學程像是能源工程(Power Engineering,簡稱PE)的科系。雖然這次申請交換的這個ERM科系與我原本在成大的科系沒有直接的相關,但是ERM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科系!因為整個BTU大部分的國際學生都集中在這一個科系,所以學校以及系學會有舉辦許多的活動來讓彼此交流,像是剛開學的划船之旅、電影日和隔宿露營等等之類的活動,請剛來的ERM同學千萬要好好把握,如果不是ERM的學生的話,請在ERM讀書的朋友帶你去參加常常也是可以的!

因為我在修課上不只選了學士的課程,也選了碩士的課程,所以增加了認識許多人的機會,而也因為這些朋友,讓我常常有不同的活動訊息,像是宿舍派對、文化之夜和桌遊聚等等,這其中我覺得最特別的一次是德國朋友邀請我去柏林參加一個與環保議題有關的遊行,要是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的話,我想我也會加入這場遊行,但是可能會因為語言隔閡的關係導致沒有這麼印象深刻,非常謝謝與我同行的德國友人願意全程幫我翻譯,讓我可以完全的融入在其中。

在來交換之前,曾經期待在經過這半年之後自己會有很大的改變,但是回來後發現其實我還是我,並沒有說因為這半年的交換而變得特別不一樣,倒是因為這半年的關係讓我體驗到了很多事情,也同更認識了自己。在這半年中,只要一有空閒我便會到處旅行,記得有一次在羅馬尼亞搭計程車時,在出發前就已經耳聞當地的計程車司機可能會帶遊客繞遠路,當我發現司機真的開始繞遠路並向他反應時,他仍堅持要我相信他的專業,而想當然最後這趟付了比原本預計的多了約兩倍的價錢。在付錢的時候我又繼續開始抱怨並起了一點小爭執,雖然當下一開始非常的生氣,但是我很快就轉換心情並開始享受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諸如這類有趣的事情從剛到德國後就常常發生。當計畫趕不上變化時,不要讓當下的情緒影響自己太久,從原本的緊抓住這個情緒導致讓自己難受,變成現在的可以很快地放下甚至享受在這個情況當中。

而旅行久了讓我對於旅行有不一樣的想法,開始嘗試不把計畫排得滿滿滿,刻意留下許多空白的時間,不先把住宿和某些價格浮動不大的交通訂下來。這樣在旅行途中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就有更多時間去把握特別的機會,而豐富了原本很死板的計畫,當然這不適用於時間本來就很緊湊的旅行。

而這趟交換下來,讓我意識到我改變最多的是讓我更加地愛台灣這個國家。雖然在國際上我們的處境還是十分尷尬,台灣人在國外還是常常被刁難,有時候還必須被迫承認不屬於我們的國籍,但是也說不上為甚麼。當我在國外的這半年從國外的角度看自己的國家時,發現其實我比想像中還要愛我所生長的這塊土地。雖然島內依然有許多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我依然認為身為台灣人是非常令人驕傲的一件事情,既然有許多的問題待改進,那就更努力地充實自己的能力成為改變的力量吧!

最後用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做結尾:出走,才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可能出來這半年一年後並不會讓自己有非常大的改變,但是我相信這流浪能夠成為日後成長茁壯時很重要的養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