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 陳同學



一、系別、姓名:生科系 陳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日本 筑波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7/09/25~2018/08/28

摘要:

日本一直都是眾所皆知的強力大國,備受稱讚的人民素質,上從政府下至國民皆具良好風氣。例如,2018年舉辦於俄羅斯的世界盃足球賽,運動員自發性的打掃休息室,球迷更是主動幫忙收拾場邊垃圾,不只是在場上比賽的日本選手,其場外之日本球迷更自我認識到背負著國旗的榮耀及使命感,攜手將日本國的名聲發揚光大。若台灣也能學習之精神,相信台灣再也不會懼怕共產主義打壓,簡簡單單就能做到全民皆兵,國力盛大。我於2017年10月藉由交換至日本2018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250位之筑波大學,了解日本頂尖大學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何謂嚴謹且一絲不苟的行事態度。正因為彼此生活環境不同、成長背景相異,與之激發出火光,才更為印象深刻、促人成長。

Abstract:

Japan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great power which is known widely for their high populational quality. Up to the government, down to the public population possess highly self-identity that made themselves control emotion well and perform perfect. They feel proud to be a Japanese and try their best to show their glory to global. For example, in the contest of the World Soccer in Russia, Japanese player clean up the lounge spontaneously and the fans also clean up the place even nobody asked them to do so. This behavior undoubtedly gain fame for Japanese. In my opinion, it is the glory of country have they recognized, that made Japan so powerful. If Taiwan can do what Japanese did, Taiwan would not have been a suppressed “region” nowadays. Therefore, I exchanged to Tsukuba university in Ibaraki, Japan from September 25th, 2017 to August 28th, 2018 in order to learn the secret of how they became such that strong. Although, the QS ranking of Tsukuba University in Japan is lower than National Cheng-Kung University, where I am studying in, I believe that the scoring or academically study is not the only thing to be strong, there should have something else that we should study from them.

1. 目的

在交換留學的過程中,觀察日本人一直被國際間稱讚的原因。究竟其民族精神能帶給該國多少益處、能富強國家至何種境界。在國際間看到了日本人積極正面的態度,而此精神是否也是其學術研究蒸蒸日上的原因之一。筑波大學師生間開發了許多廣為全球人知的程式及系統。例如,分析及處理基因體序列的Ruby程式語言等等。而學習並解釋日本成功的方法及原因,即是本次交換之主要目的。

2. 過程

我於2017年9月25日抵達日本海關。由於是留學簽證的第一次入境日本,花費了額外的時間製作在留卡及戶籍資料,也窺見了日本的行政人員在處理事務上一絲不苟且謹慎的精神。在處理的過程中,除了仔細地說明每一項內容、協助留學生們填寫申請表格之外,提交表格後,一定會再三檢查每一個必須並與本人確認是不是所有的空格都有確實填寫,順利的通關之後,即將踏上嶄新的旅途。

從機場入境之後前往位於茨城縣的筑波大學,約2個小時就到達筑波車站,是個機能優良的市中心。有商場、電車、交通四通八達。除了機場,筑波車站也有佈署學校的迎接人員,協助留學生們進行報到手續。之後便在引導下搭上了筑波大學的校內循環巴士,前往留學生們的宿舍。頓時才發現我實在是太過於天真,只見巴士緩緩駛離車站,剛剛的繁榮景象瞬時變成鄉村森林。大約30分鐘的車程之後,進入了一片森林之中,即到達我入宿的地方––一之矢。一之矢位於筑波大學的最北端的森林中,距離其他上課的校區都有一段距離,其他校區旁皆有生活機能,如便利商店等等。唯有一之矢宿舍在一片森林中,晚上時微弱的青藍光路燈,為這座森林中的宿舍區更增添了一分詭譎氣氛。幸好的是,學校為每位交換學生安排的學伴適時的聯絡我,帶領我辦領了入宿手續。即使並不是很會說日文,在這位學伴的協助下沒有任何阻礙地完成了。踏入即將居住一年的落腳處,也終於能將今日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心情逐漸歸於平靜。距離開學還有大約一個多禮拜的時間,學伴趁著這段時間,帶領著懵懂無知的我做足了在此偏涼鄉下居住一年的準備。首先,學伴帶領著我前往市役所,也就是類似台灣的區公所,辦理在留登記。接著,帶我到銀行開戶,以接受台灣家人匯過來的生活費。在跑這些行程時,我發現日本的行政人員非常的嚴謹,只要是正式的申請文件,一定是使用黑筆且是不可被擦除的那種,而且任何有寫錯塗改的地方一定還要在修改處旁邊附上印鑑以示本人。就算是在行員的指導下填寫完整份申請表,行員接手之後仍會再次確認,每個該填的欄位是不是都已正確地填好。再三確認的作法、如此嚴謹的態度讓我跌破眼鏡,思索著為何能做的如此一絲不苟?難道都不會嫌麻煩嗎?對如此嚴謹的態度感到非常佩服,深深感到這是我們所缺乏的。緊接著,學伴帶領我去採買了生活必須物品,如鍋碗瓢盆等等,最重要的是買了腳踏車之後,我的留學生活才是真正準備完成。

學期開始之後,除了日本語的課程,我還選修了生物專業領域的課程。這些專業的課程主要都是由一個名為G30的特別班級教授。這個班級主要是網羅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培養對日本有幫助的年輕人,簡而言之是一個已外國人為對象的學士學程,想當然爾,上課都是以英文進行。在去日本之前,一直耳聞日本人極差的英文發音,如今可以來傳言驗證了。其實,絕大部分的日本人教師都有著不錯的英文底子,能聽懂英語系國家的學生說話,也能流暢的使用英文授課。但仍舊深受母語影響,說英文的時候依然帶有濃厚的日文腔調,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適應。但其中仍舊有教師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美國腔英文,推測應該有長時間旅居國外的經驗。

在課餘之間,我參加了做料理的社團,這也是我主要與日本人接觸的手段。平日上課時,面對的不是一同前來日本留學交換的留學生,就是G30課程的其他外國人,幾乎沒有講日文的機會。參加了這個社團之後,由於成員大部份都是日本人,在不得不說日語來溝通的情況下,再加上真的無法傳達彼此的想法時,還可以利用肢體動作來協助學習語言,再不濟還有手機的GOOGLE翻譯可以利用。經由社團,我的日文聽力及口說大幅進步。

轉眼之間,一個學期就結束了,我也利用放假的空檔返回台灣與學校,與家人團聚還有向成大的指導教授報告近況及和學弟妹們分享這一段旅程及感想。

在下學期初,正逢4月櫻花盛開之際,第一次看見滿山遍野的櫻花,第一次看見滿山遍野的大陸人,在心中留下了一個衝突的美感,久久無法忘懷,我深信直至入土仍會深深記得這一幕。在接近暑假時,從北千住為首,進行一連串的煙花大會。難得的與日本的朋友一起參加煙花大會的體驗永遠不會忘記。煙花大會的現場大部分都是以河堤為施放地點。在身著浴衣的人群中穿梭,有的手拿蘋果糖悠閒著散步、有的牽起小手享受難得的青春、有的醉倒在地抒發平日的辛勞。雖然人潮眾多,但不曾看到有人推擠或失去秩序,我想這就是日本的默契吧。雖然平時生活處處受到拘束、工作不停面對各種壓力,卻不會因此自暴自棄,反而為了自己、為了其他大眾、更為了整個國家,維持著絕妙的平衡。

到了學期尾聲,終於返回台灣,回到了母國。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在這次一年的交換學生旅途當中,對我來說收穫良多。有學弟妹們詢問我是否可以回到系上分享這次的交換學生心得,都被我婉拒了。因為我想要講的,絕對不是剛進入大學,以及這個社會對於學生的價值觀所認可的,更是個不會被現役大學生所認同的心得。

我認為「讀書」或是努力鑽研知識,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開拓視野以及廣結人脈才是。但對於以研究為主軸進行的生命科學系來說,研讀論文及科學知識是每個研究員所必備且最需要下時間與功夫鑽研的課題。因此,對於學弟妹來說,我想「如何快速獲得國外學位」及「如何有效提升知識水準」或是「如何從交換學生中奠定事業」才是他們最想要了解的目標吧。但是,其實這些很重要嗎?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贊同這些技能很重要,但我絕不承認他們是最重要且「唯一」的必修科目。在筑波的一年當中,除了選修專業知識科目之外,我還選修了一門叫做「日本社會現代形成」的課程。在這個課程當中,深刻的了解到「溝通」與「合群」,在日本的社會中占有多麼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前面沒有提到的是,我在筑波見到許多同學有著優秀的能力,卻疏於人際溝通,不黯於交際應酬,終究遭到冷落,還喪失很多寶貴的機會。但其實日本人並不是故意疏遠外國人,而是他們也不黯於與外國人交往。無法融入團隊的外國人,就如一個專業的飛行員想要駕駛水上戰艦一樣,英雄無用武之地。如果辛辛苦苦的來到國外,只認為磨練技術及知識才是最重要的,而忽略與他人相處的話,將會永遠被打入冷宮,難以有成就的機會,豈不是大大的可惜。舉例來說,日本的社會是採取「年功序列」制度,也就是說能力並不是決定薪水高低的關鍵,而是年資。就算擁有絕頂的工作能力,卻不善與其他同事或是上司溝通的話,將更難獲得升遷、更進一步的機會。反觀台灣現今學術界,到底有多少人認為「交際」與「相處」是不可忽視的課題的呢?再加上現今的社會已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年代,疏於與人相處的佼佼者當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在事業上順遂的前進呢?而現在正看著這份交換心得的準交換生們,難道「交換」就只是單純的追求知識而已嗎?當然,知識是相當重要的沒錯,但更希望詢問準交換生們的是「除了專業知識以及進修之外,你/妳還想從這寶貴的時間當中獲得什麼?」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