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 黃同學



一、系別、姓名:中文系 黃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捷克 布爾諾科技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7/09/12~2018/02/14

摘要:

這份心得報告,主要是紀錄2017到2018年於捷克布爾諾科技大學的交換學生申請過程、以、交換學生中所學、交換學生的心情建立,以及自我的成長與啟發。交換學生一直是大學期間想要完成的一件事,很幸運在畢業之前能夠再利用半年的時間到國外看看,接受不同的刺激。到歐洲的半年時間,看見幾千年的歷史名勝或是不同於台灣的文化習慣,都是能夠進一步了解世界的方式。從零開始的國外生活,從語言隔閡、文化差異到最後能夠適應的自助旅遊,都是交換過程中最美好的一窗風景。最後希冀能夠透過分享此次自身的交換經驗,帶給後續有意願申請交換的學弟妹實用資訊。

Abstract:

This report mainly recorded the exchange life from 2017.09 to 2018.02 in Czech Republic at Brn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 have wanted to study abroad since I was a freshman in university, and it’s really lucky to have a chance to apply for being a half year Erasmus student in Europe. Through this experience, I sa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ese culture and Europen lifestyle, what’s more, to gain the inspiration from others. From zero to start the new lifestyle in Czech Republic, it is really difficult in the beginning. But, in the end of the Erasmus life, I can travel around Europe alone, and I would definitely say that every memory is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 in my life. It’s my greatest honor to provide my experience to those future students, who are willing to apply for the exchange life.  

1. 目的

對我而言,交換的目的是體驗國外生活的一種方式,學習從零開始的生活環境,並且在環境適應以及生活技能的學習中,重新認識不同面向的自己。透過交換學生,也能認識許多擁有不同想法的同儕,不論是一起聊未來的迷惘,或者是一起旅行一起歡笑。處於國際化的競爭環境中,提前適應世界地球村的多元文化環境也就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幸運的能夠在這半年的交換學生生活中,在體驗國外文化的同時,也能夠更進一步的學習到不同新知與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彼此交流、彼此成長。

2. 過程

(一) 申請前:
為什麼要申請交換?或是透過交換學生想要學習到什麼?這兩個問題大概是能夠貫穿整個交換生活的主軸,也是申請前決定學校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個人認為,交換學生有三樣主要的因子組成,分別為:課堂互動、出外旅遊、結交朋友。因為這三樣的比例,會影響在交換生活中的時間規劃,若是沒有清楚的目標規劃,很容易在交換的時候感到徬徨或是後悔。如果交換的目的是放在課堂互動,那麼再申請前就要研究清楚每一間姐妹校是不是適合自己的,例如:國際排名怎麼樣?課堂作業考試會不會很困難?等等的問題。第二個因子是出外旅遊,如果交換學生的生活是想要在旅行中度過,不想要花費太多時間在課堂上,那麼所選學校的地理位置就會很重要,比方說:捷克位於歐洲中央,搭巴士到附近的國家玩都很方便、又或者是義大利有許多廉航機票大概都落在一千台幣以內。最後,則是結交朋友,如果主要是想要認識世界各地的交換學生,那麼學校是不是提供國際學生組織,或是有沒有舉辦認識的活動,就會是考量之一。

交換的時間過得很快,清楚的立下自己的目標及時間分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否則很容易在交換的過程中羨慕別人的生活。例如:當你在讀書的時候,你的室友卻都跑出去旅遊;或者是當你的好友在聯誼或動認識許多新朋友的時候,你卻跑出去旅遊。心中會有很多矛盾的情緒會出現在你的交換學生過程中,因此事前的目標設定會顯得格外重要!對我而言,出發前設定主要就是出外旅遊與課堂學習,交朋友的比例相對較低,加上到了姐妹校之後發現學校課程只有九月到十二月,因此就趁著學期間多修課、不翹課,並且多認識課堂上的朋友,到學期結束之後再好好的旅遊歐洲各國,再加上因為我不喜歡去夜店,而外國人的生活充斥著滿滿的Party與酒精,對我來說是非常不適應,所以我也不會因為想要與他們做朋友,特地天天到夜店報到。

(二) 交換前:
從校內公布名單後,到真正錄取學校之間,此部分可以分成獎學金的審核以及簽證申請。首先是校內獎學金的申請,一開始交換學生系統時,就會一併地送出交換學生獎學金申請表。在校內的獎學金申請標準中,有提到必須要與本校本科系的專業相關,就我的經驗而言,若是單純的要以中文系到歐洲學校交換,可能會自認為不符合交換學生獎學金資格而放棄申請。雖然我是以雙主修工資管的條件申請到獎學金,但是若只有單純的文組背景,也不需要太快放棄,能夠先到姐妹校的網站中,尋找自己想要修的課,同時,能夠附上說明,為什麼這堂課與本科的專業相關。最後且最重要的是取得獎學金承辦人員的同意,這過程中,也請務必保留所有相關的往來文件,以免後續因為承辦員的職務交接等等的因素,而發生疏失。至於最後的決定權仍在承辦人手中,若是有很想要選的姐妹校課程,但是擔心符不符合獎學金申請的話,最快的方法就是寄信給承辦人員!

再來是簽證的申請,因為每個國家的簽證規定不一樣,所以這邊能提供的是捷克的短期學生簽證的資訊,但最好是校內名單確認後,就開始進行簽證的資料準備。申請捷克簽證是需要好長一段的等待,所以能多快申請就儘早打電話,至於簽證申請的流程在網路上有許多分享,在這邊就不多加陳述。若是太晚申請,很可能會造成出國時拿不到簽證,而造成很複雜的彌補事項,當時候我出國時也還沒拿到簽證,所以是利用繁複的認證程序加上將護照寄回台灣請人代領的方式拿到簽證。若是有學弟妹和我一樣在出國前拿不到簽證,需要其他的程序認證的話,歡迎聯絡我。

(三) 交換ing:
這個部分我想要分享我在交換學生過程中所修習的課程,提供給要到布爾諾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交換的學弟妹修課心得經驗分享:
1. Management:分成演講課與討論課,其中有兩次報告,一次分組報告、一次個人報告,各佔25%,另外有一次期末考,考課本與投影片的講義。演講課是老教授教學,上課偏向單向的教學,利用投影片教學,最後有邀請其他學校的教授來演講管理學的其他延伸概念。討論課就是年輕教授,小組與個人報告都是在討論課完成,除了報告之外,教授會帶個案討論,或是其他的管理學概念討論課。
2. Logistics:最煎熬的課程大概就是這堂課了,每星期三早上七點的課,需要很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夠撐過。課程也分成兩個部分:實作課程與講授課,課程評分為出席10%,期中兩份作業各站25%,最後期末考40%。兩份作業是以物流中的生產作業流程為主,教授在課堂中會帶領實作,只是早七的課往往會讓人注意力不集中,不過只要撐過了,教授是非常樂意地回答問題,也會一一的到同學的座位旁詢問是否有不懂的地方。期末考就是考老師上課的投影片,只要有到課堂上,上課與老師互動交流,蠻推薦這堂課。
3.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Company:這堂課是我交換學生中最喜歡的課,教授利用分組與講授的方式教學,評量標準只有最後的分組報告。教授課堂上會用引導式的方式教學,也會適時地停下來問同學想法,有時候會利用meeting的方式,個別小組的約談,可以準備問題面對面的與教授討論。分組討論不外乎組員會與你有緊密的合作,你也會學習到各國不同的討論報告方式。就我本身的經驗而言,我是與西班牙還有葡萄牙人一組,在討論報告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因為南歐人的工作方式感到厭煩、有時候又會因為討論時他們一直說西班牙語(這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而感到無所適從,不過事後他們都會翻譯給我知道,讓我跟上進度,但還是會因為無法第一手的得知消息而有些不悅,過程中仍透過不同的溝通方式互相體諒。最後,小組很榮幸的得到第二名,但是比起成績,更重要的是你學習到與不同國家同學的合作方式。
4. Czech Language for Foreigners:這堂課分成期中小考、期末考與出席,成績只有過與不過,沒有實際的成績。開設給所有交換學生的初階捷克語,老師會從字母開始教學,但是因為周遭的同學本身的母語與捷克與較為相似,尤其是波蘭與斯洛伐克根本就跟捷克語根本就九成一樣。所以,如果在班上遇到這些同學,千萬別因為他們有過人的學習能力就對自己喪失信心。大致來說,捷克語的老師上課都很認真,準備課程也很用心,因為一班最多不超過12人,老師也都會寄這每位同學的名字。課堂上老師的教學也會偏向實用原則,例如:超市買東西、路上問路、餐廳點餐等等的對話。老師課程設計也會按照班上同學的反應,所以只要每個星期複習老師上課的東西還有回家作業,不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蠻推薦想要學習基礎捷克文的交換學生選修這堂課,也能夠幫自己設定個小目標,例如學期結束後要能夠到餐廳用捷克文點餐,相信我會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親身體驗過交換學生的生活之後,終於了解為什麼交換學生經驗分享中,鮮少有後悔的交換生:大概是一種遠離本身舒適生活圈的烏托邦生活。就像是放下了原本的朋友、打工、社團,在沒有這些既有的束縛下重新開始。每天睜開眼,路上的對話不再是熟悉的中文,也不會有騎著機車到處的方便,更不用說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或是一碗熱騰騰的湯麵。從零開始的生活,打開了更多的感官體悟,不論是到超市買東西,與店員的點頭搖頭互動,又或是結帳時拿著零錢的手忙腳亂,都得上好長一段時間適應。一開始的每一天,光是應付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足以沮喪到筋疲力竭。不過逐漸的適應生活後,就懂得開始找尋生活中的樂趣,不管是喝杯下午茶,或是買東西向店員說了捷克文的謝謝,都是足以開心上一整天的事情。

交換學生生活是用倒數的時間過日子,會讓自己有種屬於這裡卻又不屬於這裡的異鄉感。認識的交換學生們在這裡彼此依偎,彼此交流,分享各自過去的生活經驗,也分享未來的人生規劃。正因為交換的時間有限,很明確的知道回程機票是哪一天,所以,每一天都顯得格外珍貴,不論是交朋友、旅遊、課堂,很多事情就是一輩子一次的回憶。或許這樣用倒數的生活方式,不該只有在國外,也要將這種習慣帶回台灣,更懂的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最後,期許這份歸國報告書能夠帶給後續想要申請交換學生的學弟妹不同的想法,也對於交換的生活會更清楚。如果有相關的問題也歡迎聯繫我!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