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 鄒同學
一、系別、姓名:外文系 鄒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7/08/08~2018/05/11
摘要:
摘要:
本文將偏重想在國外修課而非遊歷的角度切入,因此較多描述如何在技術上順利選擇自身欲修習之課程。(如需了解簽證、交通、遊憩等資訊,請參見學長姐心得,在此不重述。)文中首先敘明出國交換目的,包含練習英文及修習商管課程,並說明實際概況。其次分享交換學生過程,分作選課、課程及語言三大面向討論。最後以心得及建議事項作結,略抒風土民情之感,並就食物、天氣、假期、交友、獎學金等,對未來考慮前往新加坡交換的同學給予建議。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fo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how to take the modules they want successfully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Singapor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ly, what is the purpose of being an exchange student to me, including practicing English skills and taking business modules. Secondly, how is the experience from my exchange, such as course enrollment, how modules are conducted at NTU, and the languages in Singapore. Lastly, what I have 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 I also provide some advice on what prospective exchange students in Singapore should consider, including food, whether, holidays, making friends, and scholarship.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how to process pass, how to get to NTU and how to enjoy yourself in Singapore, please refer to other seniors’ reports as they have already mentioned it clearly.)
1. 目的
本次出國目的即擔任交換學生,藉由在國外的學習拓展視野。我自己對於交換有兩個主要目標:一、練習英文;二、修習商管課程。究竟這兩個目標有沒有達成呢?由於我修的課是必修硬課,所以同學都是新加坡人在地人,多為華人。雖然上課大都使用Singlish,但下課同學大多會和你講「華文」。一來是他們可能覺得和我講中文比較有親切感,而且他們也想練習中文,二來是可能覺得我跟他們講英文比較費事,溝通上不是那麼有效。至於修課的部分,如果同學們有特定的課程需要修習,不能單看該交換校的課程查詢系統,還須查詢該校對交換學生的選課限制。南洋理工大學雖然開設許多課程,但諸多商管基礎課程都不予交換學生修習,這方面也讓我在追求第二項目標時歷經一番波折。
2. 過程
一、選課
原則:必須先申請想修的課,待學校審核通過,才有資格選課(一律線上收籤);審核通過不代表能選到課,但未經審核即無法選課。
在出國前申請南洋理工大學交換的同時,就必須先選填10門想修習的課程,此時需要慎選,不能選擇交換生無法修習的課,會直接被擋掉。這10門內通過審核的課程,會優先在第一階段選課直接配課,或是成為第一批抽籤的人,這個時候名額最多。如果事後才想選其他沒有填的課程,學校可能會很慢才審核,錯過抽籤黃金時段,要等有人退選才能抽籤,名額也很少。開學大約兩周選完課後,學校沒有期中退選制度。
二、課程
我這一年來修了8門課,包含4門商學院的課,3門人文學院的課,1門社科院的課。商學院的基礎課程不少為線上lecture,需要在上課前先看完線上影片以及寫完課堂作業,再去上實體seminar,大多是討論作業答案和報告,少部分略提課程重點。基礎課程幾乎不會有交換學生修習,課程相當密集與吃重,都是當地學生在修,種族主要以華人為主,有少部分的馬來人和印度人。當地學生到了大學還是成績至上,雖然最後的學期成績是常態分布,亦即只有少部分人能拿A,且一定要有人拿C和D,大家還是拚命地科科都想拿A。在看完線上影片後,作業通常都是進階題目,需要花許多時間著墨,而不是如線上影片中的基本例題。如果沒有先寫作業,當其他同學在課堂上報告、討論答案時,自己很容易會跟不上。
文學院中,我修了兩門翻譯和一門日文五(語言課程)。翻譯課為中文系開設,故以中文授課,隸屬於南洋理工的翻譯副修學程中。比起商學院的課,翻譯課輕省許多,比較像我在台灣預期修課的份量。其中有一位老師剛好是台灣人,修課的時候口音倍感親切。修習日文五則是為了抵免成大的必修課程,課程極為吃重。班上同學的程度相當好,能以日文和老師流暢對答、分享生活點滴、表達觀點。上課時會輪流請一位同學以日文報告一篇日文新聞,老師也會適時補充。每周單字小考只是基本要求,作業包含文章閱讀,大都是問答題,須以完整日文句子作答。期末須以日文寫一篇2-3頁的小論文,並上台發表。期末考完整涵蓋聽、說、讀、寫,寫的部分包含日文作文。社科院中,我修的是經濟學原理(當地學生選修),不建議第一次修經濟學的同學修習。這是我在南洋理工少數上課不點名、也很多同學翹課的課,老師以Singlish飛快地將台灣2學期的內容濃縮在1學期內上完,對我而言無異是囫圇吞棗。
三、語言
來到新加坡自然無法忽略Singlish,來到當地的外國人真的需要花時間適應。雖然南洋理工大學外籍教授比例不低,但我遇到的大都是講Singlish的本地教授,幸而部分線上課程有附上字幕。當地學生舉凡聊天、報告、討論等也使用Singlish,只有點餐時或遇到習慣講華語的同學才會使用中文。有的同學雖然是華人,由於家中已經沒有再講中文,即使在中小學有學過華文,到了大學還是講不太出來。教授、同學講Singlish的時候非常快速,夾雜俚語及馬來詞彙,他們的語調與我們熟習的美式、英式英語大相逕庭,就連單字的發音也會聽起來不一樣。中文亦有其特殊的口音,特別在咬四聲的時候略有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可以聽見較年長者以「福建話」對談,雖然口音與台語也不大相同,卻仍可以理解。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一、風土民情
有人覺得新加坡的風土民情應該和台灣差不多,交換將近一年的我則認為有許多差異。由於新加坡當地已有四大種族,加上外國觀光客隨處可見,到處都可以聽見不同的語言及口音,導致新加坡人對外國人並不是特別感興趣,自然也不是很熱情。相對而言,回到台灣後所見還是以漢人為主,看到外國人的機會也低很多,我們自然會對外國人展現出好奇及關心。這個例子雖然只是對外國人態度的不同,但在和當地人相處的過程中,總能體會星台兩國人散發出的人情味實在是不一樣。此外,新加坡常可以看見超過退休年紀的老人在工作,甚至包含行動不便的老人,一跛一跛地擔任清潔人員,看了甚是驚訝。在台灣,這些老人應該是在公園運動,或是有人服侍奉養他們,老有所終,廢疾者更應有所養,沒想到在新加坡還要以勞力掙錢。我想這是由於新加坡人自食其力的危機意識深植在社會之中,他們必須靠自己,也不期待他人幫助,只能以一己之力努力打拚,否則無法在社會和國際上立足,將被他人和其他國家超越。
二、前往新加坡交換之建議注意事項
1. 食物
新加坡的口味較台灣重,有許多辣的、炸的食物,飲料相當甜。當地吃的米飯較為乾癟,口感不同,不若台灣米大而飽滿。若需要較為清淡的食物,可以考慮清湯釀豆腐或雜菜飯。在當地半開放式的空間吃飯常會有黑鳥飛來與您共食,我稱之為「雞棲鳳凰食」。學校內的餐具常常可發現沒洗乾淨,建議可以自己準備一套。另外,外帶食物須加價,飲料去冰須加價,點餐多數無提供衛生紙。
2. 天氣
新加坡常常下雨,我認為不像台灣那樣悶熱,學校有些寢室也沒有冷氣,晚上睡覺開窗甚至會有點冷。但是室內很潮濕,東西容易發霉,並有很多小蟲。
3. 假期
新加坡在期中時會有一周的放假,期末考前也會有一周的放假,沒有修課或考試壓力的同學可對此安排遊歷行程。
4. 交友
南洋理工大學有許多的中國學生及歐美交換學生,建議可以跨出台灣團的小圈圈,去結交當地、外地不同國籍的朋友。
5. 獎學金
仔細觀察南洋理工大學申請交換的頁面,會發現有個TFI LEaRN @ NTU的連結,這是針對亞洲交換學生所提供的獎學金,校方應該會由台灣的申請者中選出一位得主,並有提供許多活動讓獎學金得主彼此認識,且須共同完成服務學習。感謝上帝,參與這個獎學金計畫讓我認識許多來自亞洲各國的朋友,大家相處後感情也挺不錯的,很高興透過這個計畫能和不同國家的同學有比較深入的交流,而非只是蜻蜓點水般的認識。有意詢問者可以透過國際事務處國際合作組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