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 陳同學



一、系別、姓名:交管系 陳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澳洲 昆士蘭科技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7/07~2017/12

摘要:

交換學生乃為一窺國際舞台的途徑之一,可以從修課、參予校務活動、社團等層面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與文化。我本身對這4個月交換經歷的期許是,能夠藉由修習高階課程,培養關領域的硬實力,以及在與他國學生同組互動的過程,培養溝通能力,提升個人視野。

此次心得除了前言與目的,共分為三部分: 申請後的選課、簽證、住宿等;抵達澳洲後的代辦項目、銀行開戶、交通卡,修課狀況;以及總結一學期的所見所聞,希望對日後欲申請澳洲換學生的學弟妹有幫助。

Abstract:

Being an exchange student is one of the common approaches to widen one’s horizon toward the globe. Through taking courses, attending school affairs and extracurricular events hold by student clubs, we shall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culture in the exchanged country. My expectation throughout 4 months exchange semester is to take a higher level of courses to enhance the skills in my desired study area. Cultivate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via teamworking with student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Despite the preface and the motiva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First part is the important tasks that should be kept in mind prior to arriving to Australia, such as courses registration, student visa application and how to locate your accommodation. Secondly, the errands need to be run upon arriving at QUT, including the bank account activation, purchasing and filling deposits in the transportation card, and some fact about the courses I took. I hope that the contents will be valuable to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applying exchange student in Australia.

1. 目的

此次前往交換的目的是一窺國外教育與台灣的不同,從中測試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適應不同環境並在國外繼續攻讀碩士,因此我選修兩門高年級課程,作業與考試會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準備。另兩門課程則是一邊複習基礎,一邊培養攝影的嗜好。學習的時間比重上大概佔70%左右,另外30%的時間用作旅遊以及其餘的活動認識其他國家的人,並體驗澳洲獨特的文化。

2. 過程

2.1. 行前準備
我申請的是第一學期的交換,學期開始於七月。通過校內推薦後,QUT差不多會在同年3月底來信e-mail通知,並要求線上申請QUT的交換學生計畫。通過校內推薦審核,QUT通常也會通過你的申請,會在4月初通知。(不過澳洲人辦事效率之差,所以如果沒收到信件通知,記得狠狠的連環e-mails煩死對方就對啦!)收到offer letter後,接著要繳交海外學生保險(OSHC),相關的步驟都會來信通知,所以只要按照指示,在Deadline前完成代辦事項即可,甭擔心! 

最後QUT會核發入學許可(eCOE),接著就可以開始申請簽證。澳洲學生簽可以透過澳洲移民局線上申請,網路上有許多教學可以參考。在填完所有資料後,還必須去指定的醫院體檢,通常要預約,所以建議在收到offer letter後就早點把這些手續都弄一弄,簽證核發下來也要一小段時間(有鑑於澳洲人的辦事效率,還是請大家及早完成手續喔!)。另外澳洲實施無紙化簽證,所以email收到簽證後,到澳洲直接拿護照和入境卡入境就可以囉。

入境澳洲要注意規定的肉品是不能帶進來的,需要申報,所以有肉製品、但製品要記得上網去查看,要帶進來也記得要申報不然就會被丟掉囉。

需要特別注意一點還有,剛去的7月雖然在北半球的台灣是夏天,南半球則相反是冬季。昆士蘭省又稱為sunshine state,顧名思義,相較其他區域是比較考進赤道的,冬天不會到特別冷,白天有陽光時溫度大概20幾度,入夜則要記得保暖,溫差會比較大。

選課非常重要 !
在出發前往澳洲前,QUT會寄信要求交換生提出想修的課程清單,必須附上一些先修的證明,大學部只能修大學部的課程,研究所亦然。通過審核後,QUT會另外再寄信通知哪些課程申請通過審核,哪些被院校拒絕。這邊必須注意點,這些通過審核的只是身為交換生可以修的課程,還必須透過class registration的動作排定課表時間,完成選課。每門課都配有課堂講習(Lecture),以及一到兩堂實作課(either workshop, tutorial, or practical)。也因為一門課一周就佔據兩到三個時段,很容易產生衝堂問題,因此每學期規定是最少修三門,最多也只能修四門,但如果一開始的來信所選的課單中,有多門課衝堂問題,也不需要擔心,可以另外再寄信請QUT幫忙,額外加課是允許的。同一門課的lecture, workshop等會配有多個時段讓學生選擇,切記要閱讀清楚來信的選課說明,在選課階段(通常會開放在六月初)記得要盡早上網去選課,好的時段才不會被搶走。

沒有宿舍,租屋小撇步 !
QUT坐落在布里斯本的市區,想當然爾,市區寸土寸金很難再多蓋好幾棟宿舍,來QUT交換最大的難題應該就是住宿了,這邊真的要再三體醒大家要盡早搞定,不要像我拖到最後一刻是靠運氣才找到好租屋跟好室友。通常學校會提供一些合作的廠商專門辦理學生宿舍,這些都是在市區附近,好處是品質跟近市區的便利性,缺點是租屋價格貴很多。
在外面的Shared House 也要多注意房屋品質、室友的習慣等,這些變數很難掌控,尤其自己又還在國外。如果想要自己親自拜訪租屋,並認識室友,那比較好的方式是提早過去住青旅或Airbnb,抓個一周時間去看想要的租屋,再作決定。不然就是像我一樣賭一把了,室友剛好都是台灣人,平時很愛乾淨也會一起分食材費用一起烹煮,真的解省很多時間精力與金錢,運氣真的很好!
除了學生宿舍、Shared House之外,另一個住宿的解決方案就是Home Stay,當然這個費用也會貴一點,平時回家會比較無聊,就是過一般澳洲家庭的日子,不會像Shared House和學生宿舍一樣有比較多時間跟同齡的學生一起互動,甚至像是我跟我室友平時回家也會調酒喝,或是由室友開車一起出去玩。Home Stay的好處是可以讓你一窺澳洲的的在地文化,一般來說,澳洲的商店都是在6點左右就關門了(除了夜店酒吧、華人區的SunnyBank之外),家庭也是晚上回家煮飯,之後沒什麼事情就是早早上床睡了,跟台灣很不一樣,另外就是周末會自行安排很多活動,澳洲人在生活品質上是比台灣人更加注重的! 從Home Stay可以跟澳洲的家庭一起生活,了解當地的特色,這些事Shared House 等比較難以體驗到的。
在價格方面,澳洲租屋都是報一個禮拜的價格,通常會是兩週給一次,像是Home Stay的話,平均是250澳幣/周。Shared House會有自己的房間,跟共用的廚房、廁所,一周平均是200(甚至更低)澳幣/周。學生宿舍價位要看房間,一個人、雙人的房間價格變動範圍大概是: 180-400澳幣/周。
尋找房屋的方法很多,我自己是透過臉書社團找到我的租屋:【Brisbane+QLD】住宿資訊交流社團(布里斯本+昆士蘭+布村),其他的方法也可以透過背包客棧去找尋線索,只要早早起步,不必慌一定找得到理想租屋的。

2.2. 抵達後…
交通卡
飛機抵達澳洲後就可以在澳洲購買當地的交通卡 go card,需要花10元購買(路邊書報攤、7-11也都有販售),再另外儲值。要特別注意一點,當拿到學生證後,就可以上translink官網登入你的go card帳戶,並申請改成學生卡concession card,搭乘費用會比adult card便宜一半。一周累積搭乘次數到一定數量,後面的乘坐費用又會更便宜。離開澳洲時可以把卡片退回,可以收取本來花費的10員跟帳戶裡餘額的存款。
選擇電信門號
澳洲三大電信公司: Telstra, Optus, Voda Phone,可以憑個人喜好選擇,網上多推薦使用Optus,又因為我們是短期交換生,使用預付卡的方案,比較適合我們。Telstra的網速跟覆蓋率最大,但也就會比較貴。Optus則排老二,大部分區域都有覆蓋到網路(除非到窮鄉僻壤),因此大部分留學生會多選擇Optus,價格也比Telstra便宜一點。Voda Phone則算是最便宜的,但上網的速度真的不敢恭維。
預付卡的方案有多個種類,我自己使用月付30澳幣則通話簡訊無限,還配有3G流量的網路。算是滿夠用的,因為在市區、圖書館、學校跟家裡都有WIFI,雖然速度跟台灣相比真的大打折扣,但除非是要玩遊戲,不然平時是很夠用的。

銀行帳戶開通
澳洲的銀行有ANZ、NAB、Commonwealth…等,學生大多是使用Commonwealth,每個月會有一定的利息,分為兩個帳戶:一個是Smart Access也就是平時用來付費刷卡的帳戶,另一個則是Net Bank,這邊的存款是用來每個月累積利息用的,只要下載app,兩邊的戶頭可以連通,隨時隨地可以互相轉帳。

app除了可以立即轉帳,還可以用作NFC手機付款,真的非常方便! 市區裡也有很多分行可以辦理戶頭開通。記得要帶上護照跟相關證件,通常第一天到澳洲就會去辦理,所以像是visa等文件最好也帶在身上,會有專員帶你跑一整個流程,包括核對身分、設定帳密(如果還沒找到租屋,建議是先確定好要租的房子再去辦理,申請過程會需要輸入在澳洲的住址)。設定好後銀行會先給你一張小卡,上面記載的是你的Account Number,還有銀行的地址等 (這張拿到最好先拍照以免遺失,之後要請爸媽海外匯款就會需要上面的資訊了)。Debit Card則會在兩周左右寄到你租屋的地址。

之後準備離開澳洲時也要注意記得關帳戶,一旦學生簽證失效,銀行每個月就會要收取帳管費,像我就是拖到最後一刻,但要關戶時又發現還有pending transaction還沒匯款完成,所以無法關戶,就只能等回到台灣再關閉了(這邊網路上有教學,只要登入線上帳戶並寄信就可以了,但能在當地就關閉比較好,省很多麻煩)。

修課狀況
QUT是個很注重實務的學校,所以派的報告跟作業比重會比考試大,一般來說,每堂課的Lecture會錄影,如果不幸睡過頭或是有其活動想參加,可以回家透過QUT Blackboard (類似成大的moodle)上網看影片複習。但我個人覺得能去還是最好去上課不要翹,畢竟錄音品質跟現場比會有差,有時候老師也會意外忘了開聲音,或是忘了開畫面等等,更重要的是,有的老師很賊...要考試的重點或是相關的筆記會直接抄在白板上,這邊是不會錄進銀幕的喔! 錄影只有投影片+老師講課聲音。但有影片作為輔助還是比之前在成大修課時方便很多。

我修的課程列表如下供大家參考:
Course Code Course Name
MXB334 Operation Research for Stochastic Process
CAB330 Data and Web Analytics
MXB107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Modeling
KVB104 Photomedia and Artistic Practice

MXB334是QUT數學系在decision science track底下最後一年的課,因為搭配產學合作,要幫當地一間公司擬定最佳化方案,也成為我在QUT中花最多時間的一門課,除了貫穿一整學期的Capstone Project,還搭配作業考試,一開始真的滿不習慣的(雖說是交換學生,但修到比較硬的課免不了還是要熬夜奮鬥)。學到最多的是產學合作的project,跟外國人組隊非常有挑戰性,除了workshop的英語溝通,每周都會催繳進度,在撰寫書面報告、跟industry partner present的時候,也是困難重重,用字不妥、太拖時間,都會被喊卡重來,甚至你的隊友針對你負責的部分不滿意,還會把工作搶過來完成,這也顯示了語言的重要性,那是基礎,如果今天外國人來台灣讀書,中文卻說不好、文法亂糟糟,實在很難信任並託以重責。而且大家數學底子都很扎實,修起來又更辛苦,不過卻也是所有課程中學到最多的!

CAB330 是資工系大三的課,主要介紹Data Mining的實作,lecture講述的內容都是各個model的好壞以及應用的時機。這門課因為上學期已經接觸過,因此相對來說比較輕鬆點,有兩次考試跟兩個group project,都沒有很難,基本上有讀書,有認真參予workshop應該都做得出來,比較大的收穫是兩次業界人士的課堂演講,會針對近期大數據分析講解在業界的如何實作,課後也有機會詢問一些實習機會。課堂狀況跟我上學期在成大上課不太一樣的是使用了不同的軟體應用,QUT是教授SAS跟Python。

MXB107則是基礎統計的複習,因為有些內容已經遺忘多時。主要的講述內容跟以前所學差不多,跟成大不同的是進度快很多,我在系上修兩學期的課,他們一學期就解決了,另外功課量也不在話下,以基礎課程而言我覺得還算扎實! KVB104則是攝影課,對於攝影菜鳥的我來說,算是培養興趣,另闢新視野的用途。因為時間關係,LECTURE我選擇是線上觀看,以參予workshop代替之,老師是非常風趣的人,不會給予你的作品太苛刻的要求,不時會鼓勵我們用不同觀點拍攝同一個畫面,另外也有教一點PS,整體而言,是我修的所有課程中最愉快的一門課!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來澳洲時間雖短,卻讓我體驗到許多有趣事情,澳洲野生動物很多,基本上如果你住shared house會有個後院,每每都會有一些野生動物在早上或晚上來登門拜訪。課程方面是我收穫最多的,畢竟用非自己的母語跟他國人溝通,雖然可看出自己破綻百出,但也正因如此才讓自己更有動力去彌補這些缺點。一路上不管是一個人悠遊雪梨、最後玩遍文化之都墨爾本,以及待了整整4個月多的布里斯本,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型態。若要比擬: 雪梨就好比台北,步調是最快的,墨爾本雖然天氣古怪(俗稱一天見四季),但步調跟台中滿像的。布里斯本則有點像台南,步調最緩慢。每個都都市都可以看到生火在此的人們,用不同的態度、步伐踩踏著,努力過活! 

我很喜歡一個朋友曾經說的一句話,旅人的眼睛就如同嬰兒,對於什麼事物都是新鮮感十足,充滿好奇心。對我自己而言,雖然一學期中沒有結交太多朋友,但我以不同的觀點觀察這個國家,透過修課、一個人的旅遊,看到澳洲人的文化特色,他們在乎的生活價值。其中又以當地的咖啡文化最受我青睞,這跟他們享受生活的特點畫上等號,是一種添加的調味料,讓生活更加趣味!澳洲人的愜意,可能會被人說是溫吞被動,但這種緩慢的生活步調我其實並不討厭,這種任何事都No Biggy的態度,其實讓他們在相處上很容易互動,這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厲害的同學,有19歲就創業的美國人,同樣年紀就屢屢拿下競賽佳績,收到很多Fortune500 Offer的學霸,有很多文化衝擊的時刻,會讓我覺得很慶幸當時有轉了個念頭選擇先作交換學生,才有這一切的滋潤,相信對未來絕對是有幫助的!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