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 石同學
一、系別、姓名:歷史系 石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奧地利 茵斯布魯克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7/03~2017/06
三、交換期間:2017/03~2017/06
摘要:
Abstract:
To be the exchange student is my goal during university. However, to apply for the exchange program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which is one of the helpless stages of people who want to be exchange students.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focus on writing this part in detail, about how to prepare before departure and what to do when arriving. Besides, living in the dorm and going out for trips are important things that people can’t miss during exchange.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I would share experiences of cooking daily life and expected but dangerous travel time. All in all, I hope I can help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abroad through this information.
1. 目的
出國留學一直是我的人生清單,無論短期或長期,經過多方評比,交換學生可說是最經濟且最方便的方式,一來可申請學校的獎學金補助,二來由於是透過成大的辦理,許多資訊雙邊校方都會提供,省去不少自己申請國外學校的繁瑣程序因此從大一開始便把交換學生列為大學期間一大目標;此外,我更想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介紹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讓大家看見她的美麗!
2. 過程
A.行前準備
1. 申請
通過校內交換生申請後,還得另外完成對方學校的申請流程,約在七八月時會收到Innsbruck的來信,大致需繳交的文件如下:
a. Application form:填妥附件表格即可 b. Curriculum Vitae (CV):格式不拘,但若為Sowi學院格式需較正式嚴謹
c. Transcript of records:到註冊組影印英文版成績單
d. Copy of a valid passport
e. Copy of the Bachelor Degree and transcript of records (If you want to register for a master Programme) :一般交換生毋需繳交
以上內容最晚於12/1前email寄回Innsbruck,但愈早寄就愈早收到入學通知!
2. 宿舍
Innsbruck那邊的學校沒有自己的宿舍,但學校在一開始的信件中會提供宿舍公司(oead)的申請資訊,由於宿舍十分搶手,建議收到信就趕快申請!
oead比較像是一個仲介的角色,裡頭主要有兩家宿舍— WIST和home4student,兩家都各有很多棟宿舍,挑哪一家其實服務差異不大,重點是挑選哪一棟,我是住WIST的 Dr. Karl Kunst雙人房,以下為其資訊:
價錢:雙人268 EU/月、單人399 EU/月
地點:火車站步行5~10分鐘
優點:(1)生活機能最便利,步行五分鐘就有大商場Sillpark
(2)交通位置非常方便,離火車站近前往搭夜車較安全
(3)房間及衛浴空間大,擁有單人大書桌
(4)廚房、交易廳等空間大且乾淨舒適
缺點:(1)位處火車站附近周遭有許多酒吧,隔壁剛好又是類似遊民收容所
的機構,所以治安相對較差。我住一樓,曾遇到遊民闖入廚房及交
誼廳。
(2)廚具櫃及冰箱沒有鎖
保證金
申請後需匯款950歐的保證金至指定帳戶,匯款方式可以詢問銀行櫃台人員幫忙,一旦匯款完成才會繼續宿舍申請程序。另外,匯到當地銀行會有一筆手續費,至於需不需要在台灣即補上手續費匯過去其實沒差,若不足額期末時oead會自動從要退的保證金扣款。
3. 機票與簽證
機票
機票可以參考學生機票,在機票和行李額度方面都有優惠。我選擇的是阿聯酋航空的留學生方案,托運行李額度可達40kg,中途停靠杜拜,可趁轉機安排大約三天出境旅遊,不失為一好選擇。但說到要去奧地利可別跟我一樣直覺機票就訂了維也納,兩個城市可是剛好橫跨奧地利東西部,相距4個多小時的火車車程,反而距離Innsbruck最近的國際機場是德國慕尼黑,買機票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
簽證
交換一學期申請的留學簽證種類是visa D,最長可以180天,所以在買機票的時候要留意不要超過這個期限!
申辦地點:奧地利台北辦事處
準備文件:
(1) 填妥申請表格並簽名
(2) 2張護照規格彩色近照
(3) 護照(效期至少六個月以上):繳交影本
(4) 奧地利的大學或學校入學許可:校方會寄一份Invitation letter(英文)和Mitteilung(德文,這份會寄正本到成大國際事務處),申辦簽證的時候帶這兩份即可
(5) 奧地利的住宿證明:帶oead寄的confirmation
(6) 足夠財力證明 (例如最近存摺,定期存款證明,薪資證明) :網路有一說約準備800eur/月,若擔心金額不足可打電話與辦事處人員確認。我是申請郵局證明,攜帶身分證、存摺及印章(本人臨櫃可簽名代替),工本費20元
(7) 在申根國家適用的旅遊健康保險且包含回程費用, 最低保障台幣1,200,000
(8) 機位訂位紀錄:帶機票影本,一定要去回程都帶(因簽證期限是依機票時間而定)
備註:若去程機票抵達地點非奧地利,有時會被要求附上至前往奧地利前這段期間的住宿、車票影本等旅遊資料
不過若有任何資料不足,辦事處人員會提供一個email可以事後補寄
收件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2:00,只限上午時段,外縣市同學要特別注意,並限定本人送件
取件時間:我的是隔天就通知可以領取,取件時間週一到週四8:30-17:00、週五8:30-14:30,可請人代領
另外,前往辦事處前最好上官網查詢是否辦公,因逢台灣及奧地利假期辦事處皆放假
4. 行李
出國總是會很緊張行李要帶什麼,若是像我一樣安排沿路玩到奧地利,建議行李能少則少,當時帶了四十幾公斤,最後發現只是徒增麻煩而已,以下列幾項行李清單,其他到當地買即可:轉換插頭、個人藥品、隱形眼鏡、衣物少許(當地很多便宜又不錯的選擇,尤其一月、七月是歐洲折扣季)、防搶腰包、旅遊盥洗包、wifi分享器(如果宿舍住Karl Kunst房內無wifi)、拖鞋毛巾衣架1、2支(如果是在抵達奧地利前沿途旅行)、台灣的特產紀念品(鳳梨酥、明信片、台灣形狀貼紙、紅包、筷子等)、基本的保養品(不用太多,當地有許多品牌很好買)、文具(當地也有,只是選擇比台灣少又較貴)、透明夾鏈袋(可不帶,但用來分裝各國鈔票或信用卡放在防搶腰包等很方便)、手機筆電充電器、泡麵(可不帶,但當地亞洲超市買不到台灣泡麵)、自拍神器(一個人旅行的時候很方便)
5. 歐元兌換
一開始很煩惱到底該帶旅行支票還是現金,後來決定先攜帶大約1000~1500歐,還有200美金到杜拜換當地貨幣,抵達奧地利銀行開戶後再請家人將剩餘的金額匯過來。若有計畫前往英國的人也可趁著最近英鎊便宜先購入,但出國前記得領出帶往奧地利,否則從台灣匯奧地利的帳戶又會多扣歐元英磅匯差與銀行間手續費。
6. 選課
Innsbruck通常一月份才能查詢下學期的課表,2/1開始選課,課表出來後就可以趕快把想上的課及其課綱列給國際事務處審查是否符合獎學金規定,再於選課期限內登記選課;開學後若想加退選課程,只要直接寫信給該授課教授即可。
7. ESN Buddy
ESN(Erasmus Student Network)雖然名為給Erasmus計畫的學生,但實際是任何交換生都可以參加,其中可以申請Buddy,協助認識當地環境。
B.抵達奧地利
1. 宿舍領鑰匙
若選擇WIST公司的宿舍,規定宿舍鑰匙的領取時間最晚為平日16:00前,若無法於時間內抵達,可以問問buddy能不能幫忙事先領取。
地點:WIST辦公室,位於火車站「öBB」招牌正對面建築
2. 市政廳人口登記
抵達Innsbruck的三天內必須前往當地市政廳(Meldeamt)完成人口居留登記,而Innsbruck的市政廳非常隱密,藏身在最熱鬧的Maria-Theresien-Strasse的shopping mall二樓。
辦理時間:W1-W4 8:00-15:00、W5 8:00-12:00
辦理方式:填妥表格(Sandra會寄給大家或向WIST領鑰匙的時候會提供)+攜帶護照
建議拿宿舍提供的表格,因為上頭會蓋宿舍的章,若自行列印則需再跑一次宿舍辦公室蓋章
備註:當初完成人口登記後發現上頭國籍寫China,馬上跟辦事人員反應,但系統沒有Taiwan選項,最多只能爭取到China [Taiwan]
3. 手機sim卡
網路上有人建議等到ESN新生活動後花5歐申辦會員獲得sim卡,但使用過的朋友都不太推薦,其實只要去Hofer超市花10歐購買voucher就能選5.9歐的3g/月方案,或是不選方案直接扣款可不限制使用期限。當地的電信不像台灣會綁約,大多在超市就能買到sim卡和voucher,依需求挑選電信公司及方案,而我選的是最便宜的Hofer,平常在學校和宿舍都有網路,所以3g/月額度常常用不完。
4. 銀行開戶
在Austria Bank和在Sparkasse辦理學生開戶都是免費。Austria Bank是採線上申請,即便到銀行,行員還是會請你回家上網申請;Sparkasse是現場填表,我是選Sparkasse,但兩家應該差異不大。
準備物品:護照、電話號碼(收銀行簡訊用,有時刷卡會需要,若有更改需本人到銀行更動)、欲存入的現金(也可事後自行存入)
5. 交通
公車、電車
在Innsbruck最常接觸的交通工具就是公車與電車,兩者的票相同
購買方式:
(1) 上車向司機購買,單程2.9歐(最貴)
(2) 在公車站旁寫有「IVB」的機器購票,較便宜,但介面只有德文
i. 單程einmal 2.3歐、四次票7歐、八次票14歐
ii. 切記:此種購票上車一定要在一台黃色機器打印上乘車時間!!因為是第一次到歐洲國家,以為買了票就好,結果在抵達當地第一週就因為沒打印被罰72.9歐!切身之痛希望大家謹記!
(3) 到IVB辦公處辦理學生學期票,一學期129歐,可無限次數搭乘公車、電車及纜車,上車不必打印,但每次搭都要隨身攜帶以供查票。
雖然我住的宿舍距離上課的校區步行要二十幾分鐘,但若買學期票則要搭至少57次公車才會划算,衡量後決定走路上課,偶爾到較遠的地方再買八次票。
火車
奧地利國鐵叫öBB,26歲以下可到車站櫃檯花19歐申辦青年卡(Jugendcard),或是之前Sparkasse剛好有學生開戶優惠贈青年卡活動,最多有半價折扣,相當划算。在網路與車站機器購票價格相同,櫃檯則會多20%;但最划算的方式莫過於購買早鳥票,愈早折扣愈多。
但若購買跨國鐵路,只有在網路及奧地利境內機器、櫃台購買有折扣,若在他國機器、櫃檯即便搭乘同一班火車仍無法享有優惠。
6. 課程
在選課方面,可說是一波三折。選完課開學後才詢問國際事務處確認符合獎學金規定與否,卻有一門無法承認,只好到課堂向老師說明原因退選(也可選擇寄email),因此建議大家在課堂資訊出來後就趕緊詢問國際事務處是否承認;又由於Innsbruck歷史系的大學部課程幾乎以德文授課為主,一整個學期中英文授課約五門,扣掉衝堂等其他因素,最後能選的專業課只有兩門,等於踩著獎學金規定的底線,以下就我所選修的課程說明與心得分享:
(1) Joint Study - German as a Foreign Language I (partly A1)
學校會開設這門專給交換生的免費初級德文,那邊的教法與台灣非常不同,我在交換前一學期修了兩門德文一的課—通識中心與水利系德文,在台灣我們習慣從字母發音教起,並且學習一套很有邏輯性的文法;但在奧地利老師第一堂課就教打招呼、問個人資訊等句子,略過發音部分,並透過引導發現句子規則讓我們了解文法,整體而言是透過自然而然熟悉語感的方式學習。但對於從未接觸德文的同學而言,這種方法則稍微吃力;就我的學習心得,比較建議先在台灣學過一些基礎德文,有一些基本文法概念再練習語感會吸收更快,而若曾在成大「認真」學習過一學期或以上,建議可以選其他付費的更高層級,較有挑戰性。
(2) History outside Europe: Atlantic History
Innsbruck大學和美國紐奧良大學的關係極佳,兩校常有活動往來,而這門課就是由該校的教授前來上課。而我是這堂課中唯二的交換生與唯一的亞洲人,以往對於國外大學上課方式有著各種想像,但這門上起來格外有「台式」的親切感,老師一樣是播放投影片講解,一個段落會詢問是否有問題,在整學期的過程中發掘,其實奧地利同學也是偏向保守害羞型(至少在這門課中我的感覺),平時舉手的人並不多,不過問題頗具思考價值。最後期末考方式則分為:名詞解釋、簡答與申論,和在成大系上的課方式非常相似,只是語言轉換成英文,第一次在緊迫的時間內以非母語寫申論較具挑戰性,但是一個很棒的練習。
(3) Scientific Working: Selected Techniques of Computational Archaeology
這門課的內容是透過學習QGIS系統,套用於考古定位。起初是選另一門關於近東考古研究的課程,原訂五月授課,但教授由於簽證問題必須延到七月開課,不過我七月已不在奧地利,在非自願下必須放棄那門課,又因該門課牽連到獎學金問題,因此五月中得知消息後趕緊向國際事務處回報,由於當時已近學期尾聲,無其他門課可選,卻只收到國際事務處簡短說明若無該門課將失去獎學金資格,而無任何相關輔導措施,相較母校平淡的回應,Innsbruck大學的考古系辦人員非常熱切想辦法讓我維持獎學金資格,最後找到原為德文授課的QGIS課教授願意一對一英文輔導我完成課程。塞翁失馬因知非福,讓我嘗試了前所未有的一對一教學,更體驗了奧地利師生間的亦師亦友情誼,成為這趟交換十分難忘的回憶之一!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A. 宿舍生活
宿舍生活中對我來說最有趣的就是煮飯,每棟宿舍都配有廚房,由於奧地利物價高,大家幾乎每餐都是自己煮,我很喜歡自己動手做料理,於是給了自己一個目標—一週至少學習兩~三道新菜色,拍照記錄每天的料理,例如在端午節時包不了粽子,就退而求其次學煮個油飯沾沾過節氣氛;並且和鄰居們交換各國美食,每天的晚餐時間可說是敦親睦鄰與文化交流最棒的時機。除了煮習慣的中式料理,也試了土耳其冷食,還向鄰居學了做義式提拉米蘇,更巧逢伊斯蘭的齋戒月,因此嚐到了摩洛哥鄰居帶來的當地齋戒月餐點!
幸運的是,我們這樓層的鄰居間感情非常要好,常常一盤薯條大家就能聊個一整晚,從與各國鄰居的交流中發現,英文並不是大家的母語,聊天的過程中大家並不在意你的流利程度,最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敞開心胸和大家真心相待,雖然才短短幾個月,卻交到了好多真誠關心自己的朋友們,有了這群朋友會讓你對一座城市更加依戀,可說是此趟交換最大的收獲之一!
B. 旅行
透過旅行—學習一個人的危機處理。剛開始的兩三次旅行都有旅伴同行,直到一次去了義大利很迷糊地把手機留在當地的巴士上,才深深發掘自己警覺性之低落。獨自旅行並不是一個新奇的概念,但對我而言,以前習慣跟團,什麼事都有人幫忙處理,即便自助也有同伴的救援,因此養成了我十分被動與放空的習慣,於是為了迫使自己成長,第一次獨自旅行就選擇了治安惡名昭彰的法國。而在隨後的幾趟旅程中,面對防不勝防的扒手,我準備了小鎖將背包拉鍊鎖住,其餘治安方面的顧慮,只要掌握一般常識:別獨自走在偏僻小巷,尤其是夜晚、看到「可疑」人物盡量避開等,大致上去過法、義、西等印象中較「危險」的國家,其實並不如所聞之可怕,反倒在前往布達佩斯的火車上,遇到查票員強行索錢的問題,同一趟旅程中,一小時前查票沒有任何問題,之後換不同查票員就突然認定我的票無效必須重買,甚至開出不合理價錢……。雖然遇到突發事件不免影響旅遊心情,但換個角度這也是訓練自己臨機應變的好機會。
交通選擇方面,除了飛機、火車與巴士之外,另外偶然發現了「blablacar」,所謂的blablacar就是汽車共乘的概念,有點類似汽車版的Airbnb,自己挑選時段與車主,價錢大多比巴士便宜,第一次嘗試是從葡萄牙波多前往西班牙馬德里,車主是一位每月前往馬德里工作的葡萄牙人,乘客有車主的媽媽與另一位波多人,優點是,大家一整路都在分享彼此的故事,過程非常歡樂,且可隨時向車主提出想上洗手間或買零食等;然而缺點則為,若遇到不易相處的車主氣氛可能較尷尬。總而言之,這個方式非常適合想省錢又喜歡認識新朋友的人!
C. 交換收穫
五個月的交換生活中,最大的收穫是—認識自己的價值。
透過一次又一次和不同國家的人交換介紹自己與自己的國家,從一開始在台灣長期被媒體灌輸台灣是鬼島、我們的英文程度落後歐洲國家、我們很多方面不如人等資訊,在與別人互動的時候內心就先矮化自己,漸而漸之才發現,我們有太多值得驕傲的優點:有巍峨的大山有奧地利沒有的大海,有品質與數量傲人的熱帶水果,更有溫帶國家的高冷蔬菜,身處亞熱帶的我們,卻也能同時到高山賞雪,來一趟台灣,幾乎可搜集世界上大半的地形氣候,能便宜地吃到各式的異國料理,能在台南古都中感受歷史的奔騰遞嬗,還能在大都市中體驗歐洲少見參差參天的摩天大樓。
教育方面,當與愈多國家的人相處,愈是發現當年國高中教育的實用性,溝通上幾乎都只使用到國中程度的句型文法;當大多數歐洲國家課程只著眼於歐洲的地理與歷史時,我們從國中階段開始就已認識世界上各大洲的特色地形與歷史糾葛,談話中已能感受到彼此放眼的格局差異。尤其身為歷史系的學生,能夠更加詳細介紹自己國家的故事,更能和對方討論他們國家的議題,在人際互動方面,歷史系的背景使我更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也無形中增加了一趟旅行的深度,對我而言,台灣,是我最愛的家鄉,只可惜很多人不認識她,與其隨性走走看看,不如趁著難得的交換機會透過自己小小的力量把台灣推向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