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 王同學





一、系別、姓名:建築系  王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澳洲 昆士蘭科技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6~2017

摘要:

昆士蘭科技大學位在市中心,是個綜合性大學,課程資源很多,選課也很有彈性,不限開給外籍生的少數英文課程。但因為位在南半球,上下學期相反,若只交換半年課程銜接會比較麻煩。每個課程都包含Lecture和Tutorial兩部分,很紮實,一學期大約選三到四個就會很吃緊了。
布里斯本是澳洲第三大城,但其實並不是個很繁忙的商業城市,是個步調緩慢的城市,附近自然美景很多,很適合喜歡海邊活動的人。然而這裡物價很高,不論是生活費或是旅費都有可能成為負擔。
在澳洲旅遊可以看到許多幾乎沒有人類開發過的自然美景,非常震撼,和台灣高密度的都市景觀有很大的差別(相反的,相信他們若去亞洲大城市旅遊也會同樣感到震撼),也深深地感到人類對地球帶來多大的影響。

Abstract: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ocated in the CBD of Brisbane i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diverse departments and resources. Also, they do not separate the classes into local students and exchange students, it is easy for students to choose the classes by their own interests. However, because most of the universities in Australia has opposite semester to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continuity of course may need to be considered. All the units in QUT has lecture and tutorial, normally students only take 3 to 4 units per semester.
Brisbane is the third large city in Australia, but is not bustling. There are a lot of beaches and sceneries near the city. Overall, Brisbane is a nice city for people who like nature and water activities. However, the prices for daily expenses and travel are high.
Most of the countryside in Australia is uninhabited, the wide spread scenery is very different than the cityscapes in Taiwan.

1. 目的

課程方面,在從眾多學校與城市中選擇時,一開始最基本的考量是,因為就讀的是建築系,希望選擇課程多樣性較高也有較多工程與藝術相關學系的綜合性大學。許多日本與歐洲的學校也有很豐富的課程,但因為語言能力的限制,只能選修英語授課的外籍生課程。期待這一年在澳洲的校園生活上能學到許多在成大沒有的科目。
旅遊上,一開始因為台灣歐美教育體系的訓練,對澳洲甚至是整個南半球的建築物除了比較知名的雪梨歌劇院和Glenn Murcutt以外都非常不熟悉。但對澳洲的自然景觀非常期待,也希望這一年能從自然的角度回推思考建築的本質。

2. 過程

申請完之後,才發現澳洲的學制因為在南半球,所以後台灣是上下學期相反的,而且下學期(台灣的上學期)開學日期非常早,大概七月中旬就會開學,所以簽證與機票都要提早辦理。再加上昆士蘭科技大學位在布里斯本市中心的黃金地帶(舊市政廳),並沒有附設宿舍,所以如果要租屋需要提早或是在台灣先網路找好。選課上如同一開始想像的並沒有甚麼太大的阻礙,大部分的單位都很友善的會幫忙辦理,也不會刻意刁難。但是因為昆士蘭科技大學在布里斯本附近有兩個校區,有接駁巴士,大約車程15分鐘,但選課時可能要小心連續的課是否在同一校區。上下學期我都修了各一堂不完全是建築相關的設計史或是當代藝術的課程,這些課程都非常有趣,但論文英文書寫的難度都很高,幾乎佔據了我一半的課外時間。
剛搬來市區時最大的困擾是物價太高,付完房租就很吃緊了,更不要說外食,連學校餐廳換算起來至少都要200台幣以上。不過有時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無法出外用餐的情況下,廚藝自然會精進不少,後來沒有課的日子在咖啡廳打工也累積了一些工作經驗(附錄1),學習了許多咖啡相關知識與口語的英文會話,是自己意料之外的體驗。
一開始開學很早,也意味著中間的暑假非常長,從聖誕假期前一直放到接近台灣的農曆新年附近,幾乎有整整三個月。這段時間非常適合自由安排行程,不論是暑期課程、工作、實習或是去旅行。在暑假前半我參加了Arkhefield公司的競圖,獲得了入選並去簡報。之後去了墨爾本旅遊。
這一年來我去了雪梨、墨爾本、阿德雷德、愛麗絲泉等澳洲的重要城市,發現澳洲真的是個國土很廣闊的”大島”在同個國家可以看到珊瑚礁,但也可以看到紅土沙漠(附錄2),更有很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他們對自然景觀的保育方法令我印象深刻,幾乎沒有很多硬性的欄杆或保護措施,步道只建在需要的路段,不會為了觀光而傷害自然環境。(附錄3)
另外,澳洲現在的人口組成也很多元化,有非常多的中國、韓國、東南亞、歐洲的打工度假者、學生或是移民,當然難免會有很多社會歧視的問題。但也會發現任何民族都有惡意或不友善的人;但同時也都有非常有國際觀又親切的人。在交換的期間我交了許多也是交換或是外籍生的朋友,可能因為相較本地人我們都是積極想趁短期出國時間旅遊的外國人,能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思考的方式也十分有趣。
這邊的課程安排很有趣,幾乎所有的課都分成Lecture和Tutorial,Lecture是大班制,老師上課或安排演講,會錄影或錄音不一定要出席(但其實出席的學習效果還是比較好,有時候收音設備會壞掉);而Tutorial是小班制的討論課,助教會針對上課的內容討論或是給大家報告的指導,討論是開放式的,也可以質疑老師在Lecture提出的觀點。很多台灣人說亞洲學生不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我來這邊之後覺得不是這樣,在一個適當的環境下,大家就算語言能力不一,也都是非常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
最遺憾的應該是,整年都沒有機會去拜訪Glenn Murcutt的作品,根據他的基金會表示,因為他的作品多是住宅案,為了不打繞住戶他們不會公布詳細地址。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還沒去澳洲的時候以為大家都講英文溝通上會很方便,但其實自己身為非母語為英文的台灣人,和澳洲人溝通反而會因為口音和速度而有許多跟不上的時刻,反而面對同樣英文是第二外語的同學或老師能比較順利的溝通。而且學校對於英文報告的文筆的要求也比許多歐洲的國家來的高,通順以外也需要潤飾或結構完整。不過學校有安排外國學生寫作指導的老師,可以預約,但名額不多,可能一開學課程時間出來就得預約不然幾乎是沒有空缺的。學校選課方面的問題,像是擋修科目的能力證明,很多可以線上作業,但如果沒有回信最好直接跑一趟,免得錯過選課時間(昆士蘭科技大學交換生可以比一般生更優先選課)。

布里斯本是個天氣非常舒適的城市,而且離黃金海岸很近,近郊的沙灘數量據說每天去365天也去不完。如果是喜歡海邊風光或游泳衝浪的同學應該都會非常開心。但如果想要想要大都市非常潮流的生活的人可能就不太適合,這裡的人很多都戲稱這個昆士蘭首府布里斯本為”布村”,因為她的生活機能雖然完整便利,但其實中心商業帶很小,多樣性也不大。

另外澳洲的物價真的很高,每趟旅行的交通費也很可觀,如果家裡的經濟狀況比較困難或是課業很重無法兼差可能就要自己斟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