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吳同學
一、系別、姓名:企管系 吳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中國 北京師範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6~2017
摘要:
Abstract:
This report includes the purpose of my student exchang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ss, the feeling about my student exchange life and my suggestions to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student exchange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My student exchange life got me feel nervous, excited, and surprised. The whole process taught me how to improve myself and as a Taiwanese, how to help Taiwan become a better place. Four-month exchange experience is short but the reward is full.
1. 目的
當初的第一志願其實是上海復旦大學,畢竟我是學商的,上海在亞洲的商業地位及影響力自然不在話下,不過考量到成績可能不夠突出,所以第二志願就選擇同樣是大城市但想對較安全的選項「北京師範大學」。之所以選擇北京是因為他絕對是一個大城市,我出生在台中又在台南唸書,幾乎沒有體驗過大城市的生活,想藉此機會體驗一次;而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雖然商業地位與上海還是有所差距,但我很好奇是什麼魅力讓全中國的人都想到北京發展?抑或者又是台灣媒體的過度渲染?而因為台灣總統大選,兩岸關係似乎又成為熱門話題,對於許多的「傳聞」,我很想親自釐清,同樣身為主宰未來的年輕人,中國的大學生又是怎麼看待台灣的?亞洲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身為其首都的北京是如何面對世界的變化?互聯網又是怎麼影響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對龐大湧進的人口如何應變?好多好多疑惑希望可以藉此交換獲得解答。
2. 過程
初次到北京,因為班機誤點以及行李問題,預計下午三點到的飛機硬生生拖到晚上七點,不過北京師範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青協」的同學們還是很有耐心地等到我們全數到齊再一起前往學校。「青協」是由一群北師大對兩岸交流有興趣的學生們組成的社團,除了交流活動外,他們也負責替每位港澳台的交換生安排「學伴」,負責幫助我們處理交換期間的大小事。雖然北師大有青協與學伴這樣的安排,可能是因為我的學伴課業忙碌,除了學期初的兩次交流活動外,我與學伴幾乎沒有交流。不過這並不影響在北師大生活,畢竟許多事情只要主動諮詢都是可以解決的。
北師大安排港澳台的交換生住在「新松公寓」,屬於留學生公寓、飯店式管理,住宿費以「天」來計算,一天原價是每人120元人民幣,交換期間是一天每人60元人民幣,兩人一間。雖然價高,但北師大一般學生住的宿舍台灣大學生真的很難接受,除了七人一間、生活空間狹小外,洗澡還是安排在宿舍外獨立的建築「大澡堂」,冬天洗完澡後頭髮還沒吹乾,還要先忍受一陣寒冷才能回到房間還有開放時間限制;就連喝水也要離開宿舍到「打水房」裝熱水(沒有冷水或溫水);房間也會有宵禁時間,大概10點會全面斷電。相較之下,新松公寓還比台灣一般的大學宿舍高級,有專人每天到房間收垃圾;熱水、電與網路都是24小時供應、甚至還有簡易的共用廚房。
中國的網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真的百聞不如一見,幾乎沒有店家不使用虛擬支付,連小攤販都可以使用,支付保與微信都是手機的基本配備。手機幾乎主宰了生活,出門可以一毛現金都不帶,但不能沒有手機,地鐵或公車上很少看到不滑手機的人。各種形式的廣告都會附上QR Code、各家公司或活動都會有公眾號可以關注、外賣也是用手機APP下訂單並用虛擬支付付款;淘寶的魔力也滲入所有人的生活,路上隨時可見送貨的小貨車,難怪物流速度會如此驚人!基本上就算不離開校園也能度過一學期,因為有外賣、有淘寶,沒有什麼東西是網路上買不到的。就連上課時,老師也會使用微信創建上課群組,做為課程相關資訊的分享平台。
我在北師大共修習了4門課程,在台灣時常耳聞中國學生對於課業十分重視,不過實際開始體驗會發現真實狀況並非全然如傳聞。的確有許多非常用功的「學霸」、圖書館在學期初就呈現近乎爆滿的狀況;不過無心於學習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間單來說,因為學生人數多,什麼樣的學生都有。而關於老師的上課方式,以我個人所修的4門課來說,上課方式就是最基本的PPT,但內容非常豐富,光是坐著聽客也能對中國整體發展有很深的認識、老師時常出課後的思考作業、而一門課的生死幾乎都是由期末考來定,所以一般學生到了期末考期間壓力會很大。
除了上課,我在中國期間遊玩了北京、天津、內蒙古、西安以及哈爾濱。比較特別的是我採用許多不同的遊玩方式,有一群人搭配一個導遊兼司機的方式、有與三五好友自助、有跟50人的團也有自己一個人的自助旅行。在內蒙古見識了嚮往許久的自然風光與騎馬初體驗,大片大片的草原真的有洗滌心靈的能力;天津呈現出與北京一樣的大都市卻有不一樣的活力;西安體驗古城之美、歷史課本的畫面各個真實呈現;第一次獨自一人的哈爾濱也是身為南方小孩第一次體驗雪白世界的美麗。
跟團旅行中,認識許多新朋友,因為是以中外學生交流為目的的旅行團,所以每次旅行都認識了不同國家的學生,其中一次50人的團中有來自將近20個不同國家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來中國學中文的語言生。與他們討論他們的家鄉、討論對中國的感覺,當然也讓他們認識了一點台灣還有中國與台灣的不同。他們大部分都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與建築著迷,與東方人到歐洲欣賞教堂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他們來說欣賞中國建築與文化也是種「浪漫」。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在建議方面,北京的乾冷天氣跟台灣真的差很多,入冬雖然比台灣冷許多,但是室內都會有暖氣,相對的室內空氣又會更乾燥,女生最好多準備保濕的保養品。冬天不外乎就是「霧霾」最叫人擔心,通常11月入冬開始就會出現,之後會越來越嚴重,我遇到最嚴重剛好是我快準備回台的1月,學校超市就會賣口罩,都很好用,用過一次就要換新,如果真的很擔心最簡單就是不要出門了。
北師大雖然有設置港澳台辦公室與青協,但還是採放任的態度,不太會主動關心交換生,所以有任何問題還是要親自找人詢問處理。可能是因為北京人真的很多,不管在學校或學校以外的其他地方,遇到問題都要學會主動找人開口尋求幫助,安靜不說話是不會有人出現幫忙的!
其他科系的課程我沒有選修所以不清楚,但我建議商業相關科系的同學在出發前可以多關心一下中國的各大企業狀況、商業環境,這樣在修習相關課程時可以較快融入與理解。期末考試大多手寫,基本上只要事先知會老師自己是台灣交換生,都可以用繁體字作答。
除了微信與支付保,另外像是淘寶也有手機app,如果有旅遊規劃,可以下載ctrip或去哪兒,自助旅行可以參考螞蜂窩或台灣的背包客棧。中國最大的電信公司是「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通訊涵蓋率較高,到偏僻地區旅遊時比較不需要擔心沒有訊號,但是4G網路的涵蓋率較低,所以手機很容易降到3G甚至2G;「中國聯通」的4G網路的涵蓋率較高。距離北師大最近的服務據點是「中國移動」,不過兩家電信在北師大裡的網路訊號都不強,而且在台灣買的手機可能會遇到sim卡不合的狀況,即使是4G手機用中國的4G sim卡也常常連不到4G網路,我自己使勉強使用,並沒有花錢再買一支手機。
總體而言,北京就是一個古代與現代互相衝擊又互相融合的大都市,搭著地鐵或公車,有時是古色古香的胡同、有時是高聳的現代辦公大樓;有時髒亂老舊、有時又現代新穎;觀賞古蹟時就像穿越時空回到古代,搭乘地鐵時又像個現代人需要快速移動;人多得常常讓人覺得快窒息,有時會遇到讓人無法置信的行為、有時也會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每天都可以感受到整個城市不停在進步,而且速度非常快速,相較台灣這樣已開發的國家,在中國這個開發中國家的競爭壓力或許很大,但卻又充滿希望,總有一種拼命努力就會有回報的感覺。看著對岸一天天進步、充滿競爭力,也給了自己壓力與刺激,縱然恐懼卻也是一種警惕,所以並不後悔選擇北京作為交換的城市,反而是激勵自己要有所成長的一次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