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游同學





一、系別、姓名:電機所 游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日本 東北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6/10~2017/03

摘要:

日本是亞洲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其文化影響台灣甚遠,是很多人理想中的國家。筆者在 2016年 10 月至 2017 年 3 月有幸申請到國立成功大學的交換學生,到日本東北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交流。本報告主要是描述在日本作為一個研究生的生活,食、衣、住和行等環境,希望可以透過這份報告讓將來考慮去日本交換的同學了解在日本當學生的生活情況和去旅遊有甚麼不同。另外, 筆者是以英文作為語文檢定過去日本交流,若是想同樣以英文檢定申請者,也可參考筆者不會日文在日本的生活情況。

Abstract:

Japan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country in Asia and is also a fairyland for many Taiwanese. Its culture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aiwan. I applied the Direct Enrollment Education Program and became an exchange student in Tohoku University, Japan from 10.2016 to 03.2017. During that time, I served as a special research student in Human-Robot Informatics Laboratory, experiencing the life as a researcher in Japan.
In Human-Robot Informatics Laboratory, I worked with Ohno-sensei, Hamada-san and phd candidate Thomas from Germany. I learned to step into a new research field and find a research topic. Being a research student, I spent most of my time in the laboratory. Hence, I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in Japan and Taiwan. Since I used English as my language certification, I got a special experience that I lived in Japan for half year with a little knowledges on Japanese.
The report describes my daily life in Tohoku University, including problems about knowing no Japanese, transportations and daily expenses. Readers can have a rough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ife as a research student in the laboratory and as a foreigner who lives in Japan with little knowledge on Japanese. Hope the reports can help those who plan to study or work in Japan.

1. 目的

在成大的期間一直有想出國看看的念頭,幸運的在碩士班期間成功申請交換學生,在日本東北大學交換半年。本文將會分別介紹在日本的研究生活、食、衣、住、行和育樂,讓將來的交換學生對東北大學的生活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我主要的交換 program 為 DEEP,在日本的期間大部分時間皆在實驗室當中,若是大學部的學生或是修課為主的交換學生,可參考本文關於生活方面之介紹。

2. 過程

學校的生活
在日本的交換 program 為東北大學的 DEEP,全名是 Direct Enrollm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Natural Science Students,以理工科學生為主。DEEP 又分為上課為主(Special Auditing Student)與研究為主(Special Research Student)的項目,上課為主的項目需要通過日文檢定,若跟我一樣是以托福等英檢做為語言證明,只可以申請研究為主的項目,且要有教授同意使用英文進行指導。與台灣每個老師獨立一間實驗室不同,日本的實驗室構成由一個大教授下面分別有准教授、助理教授與研究員,主要教導學生進行研究和討論的通常為准教授或研究員。我在東北大學的實驗室為 Human-Robot Informatics Laboratory,指導教授為 Satoshi TADOKORO 教授,教授大部分期間在東京進行日本國家計畫,我在交換期間的研究主要是與 Kazunori OHNO 准教授進行討論, 整間實驗室大約有 50 多人,慚愧的是我到回國前有的人名子還是記不得。DEEP program 的 Special Research Student 學生必需要選修實驗室實習(Individual Research Training in Lab),依據每天規定待在實驗室的時間分為 IRTLab 1、2、3 或 4。選擇的 IRTLab 課程需要與教授進行討論,在這邊我是選 IRTLab 4,每天需要在實驗室待 10 個小時以上,不過只需修 IRTLab 4 就可以滿足所有交換需要的學分,由於成大獎學金的需要,我也額外選擇一堂資料分析的課程。
剛來的時候東北大學會給交換學生和指導教授第一次會面的時間和地點,討論接下來半年的研究方向,我在這邊的研究主題是和一個德國博士生一起進行,利用類神經網路在數位影像或點雲中協助自動駕駛車偵測周遭車輛。日本的實驗室生活和台灣差不多,我所在的實驗室沒有規定上下班的時間,每個人斟酌自己的進度決定出席時間,主要的知識學習和台灣一樣需要自己搜索論文與相關文獻。在這邊的研究領域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領域,所以前三個月主要是學習基礎知識與尋找題目,並在後三個月進行相關的研究,Ohno 教授、研究員 Hamada-san 和德國博士生Thomas 每個禮拜會和我討論進度與將來規劃,我在實驗室的作息約為早上 11 點到晚上 9 點,由於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研究上面,周末的時候我主要是拿來寫資料分析課的作業。日本學生在實驗室待的時間很長,不過和台灣差不多,在實驗室裡面大家工作累了也會聚在 
一起聊天,打個桌遊,我也看到做我後面的晚上十點以後不回家在實驗室開始組裝鋼蛋模型,真正工作的時間和台灣認真的研究生相比應該是差不多的。日本和台灣比較不同的地方是他們產學之間的合作相當密切,在這邊的實驗室與業界公司有很多合作上的項目,像是實驗室的機器人就有直接參與核電廠的探查,也常常會看到公司員工來參與討論或是記者來採訪。不同實驗室的交流也很頻繁,常常可以看到其他實驗室的學生或教授來我們這邊討論共同合作的計畫,對方教授也都不吝於給我們指導。在結束交換的時候,我需要在全實驗室前面報告我這半年的研究成果,報告時間為 15 分鐘, 另外留 15 分鐘作為答辯時間,最後順利的結束了報告,也將結果投稿到國際機器人會議 IROS 上。

語言
來日本之前的日語學習經驗是零,若考慮用英文在日本交換的同學可以參考我的經驗作決定,抵達和離開日本的時候,許多手續如申請與結束銀行戶頭、到市役所登記外國人居留身分、申請日本宿舍的網路與日本用手機門號等由於要和櫃檯進行溝通,這些手續是需要一定程度的精通日語才有辦法;東北大學會分配一個 Tutor 給每位交換學生,Tutor 會協助你辦理這些必要的手續,若不算這些手續,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在大電器行如 yodobashi 等會有會講中文的櫃台,有些餐廳則是會有英文和中文的菜單,不過大部分地方不會日語的話還是只能靠比手畫腳溝通,就像平常到日本自由行一樣;至於實驗室裡面,大部分學生皆為日本人,英文程度不一,不會日文的話比較難搭入他們的聊天談話,不過你有問題的話可以問他們,他們也都會熱心地為你解答。學校裡大部分的辦事處都會有可以講英文的人,像是選課、學校的保險等相關手續可以直接詢問他們,在理工校區幾乎各個實驗室都有外國的留學生,由於大家都是以外國人的身分在日本,可能有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和外國學生的交流反而是比較多的。
東北大學有提供外籍學生免費的日文課程,我所修的課為初階班,時間為禮拜一和四的早上8 點 50 到 12 點,主要的教材為大家說日語第一冊,大約一個學期就教完第一冊全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用許多生動的例子來解釋,並且讓大家練習用日語溝通,日文課老師都是用英文進行教導,期中和期末考皆會包含日語進對話,由於環境的關係,在這邊學日文的進步速度聽說是比台灣快很多,由於日文課的上課時間很密集,加上要花時間去複習,從學習初到學期末會發現課堂上的人越來越少,最後附上日文課結束時大家與老師的合照。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實驗室,我沒吃早餐的習慣,主要為午餐、晚餐和宵夜,禮拜一到五的午晚餐都是吃學校的學生食堂,一餐約為 500 塊日幣,宵夜的話大部分都是在離開實驗室的時候在校園裡的 7-11 順便買。假日的話,禮拜六午餐學生食堂會開,由於我沒有自己煮的習慣,禮拜六晚餐和禮拜天我通常是去仙台市車站附近找餐廳自行解決,一餐約為 500 - 800 日幣。自己做菜的話會比較省,學生住的宿舍都會有廚房,若是有自己下廚的習慣,可以去超市買材料回來宿舍自己做。

從台灣到日本的時候約為 10 月,一般薄外套就足夠應付,大概 11 月開始變冷,12 月開始到2 月是日本最冷的幾個月,平均溫度不到 5 度,若是需要添購厚外套,可以去仙台車站附近一些平價服飾如 UNIQLO 與 H&M 進行採購。如果預算有限,在日本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商店是專門在賣二手物品的,從電器用品、書籍到衣服鞋子都有,可以去仙台車站附近的 book.off 淘寶,可以用很低廉的價錢買到品質很好的厚外套。

一般交換學生應該都能夠申請到東北大學的學生宿舍,主要宿舍區在仙台的三條區域,若是文學、商學和是理工科的學生,需要搭乘巴士或騎腳踏車到川內、片平與青葉山等校區,大概花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通勤。若是理工或是文學院的學生,不想花那麼多時間通勤,可以考慮和我一樣申請川內校區的應急學生宿舍,在東北大學川內校區裡面,離地鐵站步行只要 10 分鐘左右,和理工科所在的青葉山校區相隔只有一個地鐵站,一個月住宿費加上水電約為 2 萬 5 千日幣左右。但是川內的宿舍位置較為偏僻,生活機能不太好,最近的便利商店大概要走 20 分鐘,建議平常可以在宿舍存放一些乾糧。宿舍一棟樓主要分為上下兩層,每一層住八個人,配置為八間雅房,兩間淋浴間與三個廁所,有兩台洗衣機可以洗衣服,中間有一個客廳作為廚房和交流空間。下面兩張圖為我住的房間和宿舍公用的客廳。在川內宿舍有一較麻煩的地方為宿舍網路,如果是三條主宿舍區的學生,網路可以直接跟駐紮在宿舍區的電信公司員工申請,在川內的話一切都需要自己來,要自己去當地的電信公司或yodobashi 等電器行申辦網路,結束的時候也要靠自己解約。關於手機的話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辦,可以在日本購買 sim 卡辦門號,買的時候要確認自己的手機能不能使用日本的 sim 卡,如果沒辦法的話還要額外購買一隻,另外,我去的時候所有網路相關方案簽約至少都要滿 1 年,1 年內解約要繳違約金約 1 萬日幣,手機的話則是半年內解約才需要付違約金。

我住的地方為川內校區,一般理工科所實驗室所在的地方為青葉校區,兩個校區中間相隔一個地鐵站,每天的行程就是從宿舍步行到地鐵站,搭地鐵到青葉山站並步行前往實驗室,地鐵單趟約為 200 日圓,從宿舍到實驗室總共約 30 分鐘,若跟我一樣每天都會用到地鐵,可以選擇辦學生用通勤 IC 卡,一個月約 8600 日圓,仙台地鐵全線都可使用,因此,六日的時候我會用此卡到仙台市區採購生活用品和乾糧。若是想省錢,也可以選擇自己步行上山,走路到青葉山校區, 不過上山的路人行道和車子較無明顯的區隔,而且晚上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照明,另外有聽說青葉山偶爾會有熊出沒,所以選擇步行的同學請注意自身安全。附圖中間正前方 2 層樓高的建築為我住的宿舍,左邊的馬路為川內校區與青葉山校區之間的山路,可以由此步行上山。
育樂
在日本有個特點就是國定假日很多,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到兩天,另外,在日本的新年(聖誕節到一月一號前後),約有十天的假期,可以規劃行程到日本各地旅遊。由於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實驗室和寫作業,所以沒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好好探索仙台,不過深入實驗室的好處就是可以真正的體驗日本人的生活,在交換的期間,我參加了實驗室的迎新會、忘年會、新年會和送舊,體會了日本人的 party,習慣了 party 中的第一杯要用啤酒和別人乾杯,感謝對方的辛苦,平常可能沉默寡言的日本人,在 party 酒過三巡後可以和你侃侃而談,附圖為實驗室的迎新會。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一開始的日本之旅其實是個意外,不過人生本就是由一連串的意外所構成。在日本的期間, 看到了 party 中和工作中的日本人,體會他們認真做用力玩的精神。這一趟旅程讓我對日本的生活有一個直接的體會,不過可以感受到這半年間是作為一個客人的身分被招待著,若是將來考慮在日本工作的同學,建議可以直接找企業實習應該會比較貼近真正的生活,畢竟學校裡面仍舊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地方。
感謝成大國際事務處每次對於我的問題都可以很快地回答,在這裡也有一個關於成大跨國雙向獎學金的必修課的建議,這次我本身的項目是直接在實驗室裡進行研究,幾乎所有的時間皆在實驗室裡,照東北大學的規定其實是不需要修其餘的課程,額外選修的那一堂課反而會造成研究以外不必要的負擔,建議學校是否能根據交換學生的項目不同(修課和研究型),使用不同的獎學金領取條件,這樣能讓學生更專注在主要的目標上。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