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林同學
一、系別、姓名:材料所 林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德國 布蘭登堡科技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6/10~2017/02
摘要:
如果回過頭看這段過程,我一定會是開心笑著。首先真的很感謝成大提供資源給我,讓我得以在碩士完成口試之後還能繼續前往德國交換半年,也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願意讓我在這段期間前往國外,讓我得以有這麼難得的經驗。在這份心得中我將會與大家分享前往德國交換的事前準備以及注意事項。德國,或許你正在看這份心得之前已經多少有一些既定的印象,但我會和大家分享我在這邊生活半年還有綜合其他同學對德國的看法。我也會分享布蘭登堡科 技大學的學習心得還有如何與新朋友在科特布斯這個小鎮中創造無限回憶。在這段申請學校以及前往交換學校的過程中真的費了很大的心力,尤其是德國的簽證制度比較繁複,因此事前規劃真的非常重要。
Abstract:
During my exchange period, I made lots unforgettable memories with new friends from many other countries, like China, Malaysia, Brazil, Nepal, Kazakhstan, etc. We exchange our cultures, raditional food, political opinions, and interests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an extremely unforgettable journey in my life to date. In this report, I will give many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paration of exchange program, like the preparation of paper works, and what should be done when applying for the long-term visa to Germany. Because of the winter semester, I will briefly share my life in the freezing cold days, which is far different from the life in Taiwan and as a result, there are lots things which should be addressed in this kind of extreme weather. Besides, I will collect my classmates and friends perspectives of Germany to you in the report. I believe that many people have some ideas to the Germany even they haven’t been to Germany, in other words, you may say the food (like German knuckle, the sausage, and the beer), and you maybe also say that the German are very organized to do works, and they’re really good at manufacturing. Here, I will provides some different ideas to you in the following contents. But most important of all, Germany is a quiet awesome country.
1. 目的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喜歡突破自己並且跨出舒適圈的學生,在成大碩士求學期間就一直督促自己在本科的學習要力求精進,也要同時準備托福考試以及申請交換學生計畫。其實給自己立下的這個目標不外乎就是期望自己可以不要像大部分的同學一樣,一畢業就去當兵或者進入職場。因為我明白自己在還不確定未來是什麼形狀的狀況之下,我想要出去闖闖,見見世面,也讓自己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選擇德國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自己有學過一點德文,也希望可以到德國可以進一步精進德文能力。再者,德國是著名的工業化國家,其汽車工業以及機械工業都是世界頂尖,因此身為工學院學生的我一直以來就是將德國設定成一個重要的目標國家,並且不斷地朝向這個方向努力前進。
2. 過程
a) 事前準備
如果要申請德國學校的同學一定要特別注意以下事項,因為德國的簽證是著名的難申請,往往都有許多例子是申請許久直到德國開學都還沒有拿到簽 證,甚至有人申請到最後失敗以至於無法前往德國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錢」,德國申請簽證時需要有財力擔保,這方面可以用自己儲蓄做擔保也可以選擇父母擔保(而我是選擇自己擔保),自己擔保財力的部分根據德國政府規定一個月至少要有最低的可用資金為 720 歐元,因此如果要交換半年便需要在戶頭約存有 15 萬元台幣以上,而且這筆儲蓄是要時常流動的,因此不能在申請前才存入一筆錢,這麼以來被退件的機率會非常高。另外,這筆錢還要在戶頭超過三個月,所以如果是申請半年到德國的簽證,那麼便在三個月內的存款都要在 15 萬元以上才可以。所以如果你夠早發覺,那麼就趕緊開始存錢。而另外還有「限制提領」以及「父母擔保」,而這不是我選擇的方式,所以便不詳述,但就我所知,後兩者都非常麻煩,尤其是限制提領部分到德國只能用德意志銀行開卡,這部分我身邊的同學都碰到非常多麻煩,只能說在這方面我覺得德國的做事方式非常的令人詬病。
b) 出發到布蘭登堡科特布斯(Cottbus)小鎮
前往學校的行前規畫滿重要,因為身上帶了許多重要的東西以及行李而且學校位在一個非常小的地方(雖然號稱布蘭登堡第二大城),但其實真的就像鄉下一樣,好處就是非常幽靜也很安全。前往學校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巴士(flixbus)抑或是火車,其實德國的交通花費都很貴,所以這兩個選擇基本上都差不多。好消息是只要是布蘭登堡科技大學的學生,用學生證搭車都是免費 的,這方面學校真的提供了非常大的優惠,也會讓你省下一筆龐大的交通費。
c) 到德國流程
剛到學校開始辦流程是痛苦的開始,真的需要辦非常非常多的東西。接下來我稍微敘述一下一開始會面臨到的問題:第一步是解決宿舍問題,因為如果不解決的話當天晚上就只能露宿街頭(或跟同行的朋友借住),要先到住宿組辦理入住,接著再去你住的那棟找宿舍負責人,然而宿舍負責人只有在每天早上 9 點到 9 點半以及下午 1 點到 1 點半在辦公室,所以找不到他的機率非常 高。接著便是到學校辦理註冊,通常剛到的第一個禮拜會擠非常多人,都要等很久,但其實剛來都是懷抱期待,所以即使等很多也都是樂在其中,畢竟我們都在這個等待的時間認識許多後來很交心的朋友。辦理註冊時學校會同時要求你辦理保險,雖然當初申請簽證時我們都有辦理保險,但學校只會承認德國的公家單位的保險,所以現在會提供三家給你選擇。(在這偷偷說,其實也可以堅持使用德國的私人保險,因為當初德國在台協會提供的名單就有包含私人保險,只要你可以說服三家中的其中一個公家保險人員幫你認可私人保險,並且簽名,那就可以繳交給學校並且使用)。
接著便是到市政廳辦理戶籍,要帶著護照以及入學證明還有照片一張。如果可以的話便也可以直接前往銀行辦理帳戶,在德國一定要開一個帳戶,因為宿舍費用以及保險費都要從帳戶裡面扣款繳交。就前面敘述,我是用個人擔保的方式申請簽證,因此我可以自由選擇要辦理哪間銀行,大部分同學會選擇
sparkasse 這家銀行,原因不外乎其據點多也離學校近。開設銀行帳戶無法馬上拿到卡片,他會將卡片寄到宿舍(約兩三個禮拜),其實我個人覺得非常不安全,所以有時候不太理解他們做事的方式,並且會附上 pin 碼四碼,此號碼便是刷卡時要輸入的密碼。密碼是要用刮的才會顯現,當初我以為是用撕的, 差點就把密碼撕掉了。
*科特布斯基本上大家都不太會講英文,所以德文不好的人真的會過得非常辛苦,很常溝通不良,所以認識一個很會講德文的朋友非常重要。
*辦理證件時很常被誤以為是中國來的學生(Republic of china),此時只要跟他改正為 Taiwan 就好,因為他們其實也不太清楚。
d) 學校活動
在這邊我所就讀的是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簡稱 ERM), 據這裡的老師跟同學所言,ERM 是全校最會玩最會開 Party 的科系。事實上也是如此,剛開學時幾乎每天都有活動,也不斷認識了新同學,這個學校最大的好處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所以可以跟很多其他很有趣的人認 識,我想這就是交換學生其中一個最大的優點。
除了一般的舞會、品酒聊天活動之外,系上也有許多到戶外郊遊的活動。但可不是每一個都是有很好回憶的。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是有一次系上半了一個一天只需要 5 歐元到「德國小瑞士」爬山的活動,那次的活動一開始便搭了三個小時的火車到一個非常遠的小鎮山區,不斷的小雨一開始就讓大家濕濕漉 漉,看著眼前的山,心裡想著:不會吧!硬著頭皮還是爬了上去,可是殊不知這一爬便是為時 6 個小時、21 公里從早到黑夜的惡夢。我們從白天在低溫中淋雨到天黑,當時真的覺得自己應該會在深山裡面死亡,雖然歷經折磨之後還是順利回到學校,但隔天的發燒還是讓我難以忘懷,所以不管參加什麼活動,都應該要事先了解活動內容以及妥善準備再前往。
德國除了入學流程繁複之外,要離開德國更是麻煩。首先要前往Studentenwerk 申請退宿(最好 30 天前便申請,因為有可能可以按照你離開前住宿天數比例收住宿費,不然就會不管住幾天還是被收一整個月的租金)。接著在 14 天前跟 Hausmeister 申請預約宿舍檢查,而管理員便會在預約當天準時出現,此時房間要清理非常乾淨否則會被念。另外一但檢查完畢便會鎖上門,就無法繼續住。第三步是到 Mainbuilding 辦理退學籍證明(還未拿到成績亦可辦理)。第 5 步是前往 Stadtbüro 辦理 Abmeldung 遷出證明(此時要拿著宿舍管理員檢查完房間之後給你的退宿證明以及電子機票還有護照到市政廳辦理遷出證明)。還有要記得關閉銀行帳戶,關閉之前要確定該繳的錢都繳了,例如最後一個月住宿費以及保險費。以上的各種環節都是環環相扣,其實一但有哪個環節出錯就會很麻煩,所以最後一個禮拜建議大家不要亂跑出去玩會比較好。
*其實我跟其他兩位交換生碰到最大的問題是一直要不到其中一個老師的成 績,這方面各位交換的同學在學期初一定要跟老師確認好可以「提前考試」以及「提前拿到成績」,免得回國跑國際事務處流程時遇到麻煩。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由於我的本科系是材料工程,但是這邊能選擇的科系只有 ERM 最接近我能選的範疇,也因此在一開始聽課的過程中有許多概念都非常生疏,所以一直遲遲無法選下和自己所學相關的課程,所以這部分就要寄信跟學校討論能不能選擇自己決定的課程,以及學校承不承認你的選課。在此我修了其中一門課程是有關於森林農業學的課程,此課程遇到了一個非常奇特的老師,上課總是問學生 A 但要學生回答 B 的答案,所以始終抓不到他的重點,但這門課其實給我很大的概念,對於德國如何將森林與農業結合,以求土地最大、最佳利用,這點我覺得在歐洲國家都做得非常好,也因此在期末口考時我也跟老師分享了台灣的例子,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交流。而我的另一門課是有關於環境評估的課 程,雖然在台灣時常聽到「個案環評」、「政策環評」,但其實對於他真正實行的方式還是存有非常大的問號。這門課是由三個助教輪流授課,而且這門課也要求我們要上台報告並且最後繳交一份論文報告,對於我們從台灣來的交換學生真的是非常大的一個磨練,只是助教都非常熱心的幫我們解答疑惑並且指導我們。並且在最後的口考中針對基本的概念進行問答,這點我在台灣都沒有過的經驗非常有趣,也覺得這樣的方式其實可以讓學生講出他們真正了解的東西,是一個老師跟學生之間非常好的互動。所以雖然一開始我覺得自己選的系跟自己的本科相差有點多,但是透過資料蒐集以及上課,我也對環境工程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摘要:
如果回過頭看這段過程,我一定會是開心笑著。首先真的很感謝成大提供資源給我,讓我得以在碩士完成口試之後還能繼續前往德國交換半年,也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願意讓我在這段期間前往國外,讓我得以有這麼難得的經驗。在這份心得中我將會與大家分享前往德國交換的事前準備以及注意事項。德國,或許你正在看這份心得之前已經多少有一些既定的印象,但我會和大家分享我在這邊生活半年還有綜合其他同學對德國的看法。我也會分享布蘭登堡科 技大學的學習心得還有如何與新朋友在科特布斯這個小鎮中創造無限回憶。在這段申請學校以及前往交換學校的過程中真的費了很大的心力,尤其是德國的簽證制度比較繁複,因此事前規劃真的非常重要。
Abstract:
During my exchange period, I made lots unforgettable memories with new friends from many other countries, like China, Malaysia, Brazil, Nepal, Kazakhstan, etc. We exchange our cultures, raditional food, political opinions, and interests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an extremely unforgettable journey in my life to date. In this report, I will give many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paration of exchange program, like the preparation of paper works, and what should be done when applying for the long-term visa to Germany. Because of the winter semester, I will briefly share my life in the freezing cold days, which is far different from the life in Taiwan and as a result, there are lots things which should be addressed in this kind of extreme weather. Besides, I will collect my classmates and friends perspectives of Germany to you in the report. I believe that many people have some ideas to the Germany even they haven’t been to Germany, in other words, you may say the food (like German knuckle, the sausage, and the beer), and you maybe also say that the German are very organized to do works, and they’re really good at manufacturing. Here, I will provides some different ideas to you in the following contents. But most important of all, Germany is a quiet awesome country.
1. 目的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喜歡突破自己並且跨出舒適圈的學生,在成大碩士求學期間就一直督促自己在本科的學習要力求精進,也要同時準備托福考試以及申請交換學生計畫。其實給自己立下的這個目標不外乎就是期望自己可以不要像大部分的同學一樣,一畢業就去當兵或者進入職場。因為我明白自己在還不確定未來是什麼形狀的狀況之下,我想要出去闖闖,見見世面,也讓自己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選擇德國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自己有學過一點德文,也希望可以到德國可以進一步精進德文能力。再者,德國是著名的工業化國家,其汽車工業以及機械工業都是世界頂尖,因此身為工學院學生的我一直以來就是將德國設定成一個重要的目標國家,並且不斷地朝向這個方向努力前進。
2. 過程
a) 事前準備
如果要申請德國學校的同學一定要特別注意以下事項,因為德國的簽證是著名的難申請,往往都有許多例子是申請許久直到德國開學都還沒有拿到簽 證,甚至有人申請到最後失敗以至於無法前往德國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錢」,德國申請簽證時需要有財力擔保,這方面可以用自己儲蓄做擔保也可以選擇父母擔保(而我是選擇自己擔保),自己擔保財力的部分根據德國政府規定一個月至少要有最低的可用資金為 720 歐元,因此如果要交換半年便需要在戶頭約存有 15 萬元台幣以上,而且這筆儲蓄是要時常流動的,因此不能在申請前才存入一筆錢,這麼以來被退件的機率會非常高。另外,這筆錢還要在戶頭超過三個月,所以如果是申請半年到德國的簽證,那麼便在三個月內的存款都要在 15 萬元以上才可以。所以如果你夠早發覺,那麼就趕緊開始存錢。而另外還有「限制提領」以及「父母擔保」,而這不是我選擇的方式,所以便不詳述,但就我所知,後兩者都非常麻煩,尤其是限制提領部分到德國只能用德意志銀行開卡,這部分我身邊的同學都碰到非常多麻煩,只能說在這方面我覺得德國的做事方式非常的令人詬病。
b) 出發到布蘭登堡科特布斯(Cottbus)小鎮
前往學校的行前規畫滿重要,因為身上帶了許多重要的東西以及行李而且學校位在一個非常小的地方(雖然號稱布蘭登堡第二大城),但其實真的就像鄉下一樣,好處就是非常幽靜也很安全。前往學校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巴士(flixbus)抑或是火車,其實德國的交通花費都很貴,所以這兩個選擇基本上都差不多。好消息是只要是布蘭登堡科技大學的學生,用學生證搭車都是免費 的,這方面學校真的提供了非常大的優惠,也會讓你省下一筆龐大的交通費。
c) 到德國流程
剛到學校開始辦流程是痛苦的開始,真的需要辦非常非常多的東西。接下來我稍微敘述一下一開始會面臨到的問題:第一步是解決宿舍問題,因為如果不解決的話當天晚上就只能露宿街頭(或跟同行的朋友借住),要先到住宿組辦理入住,接著再去你住的那棟找宿舍負責人,然而宿舍負責人只有在每天早上 9 點到 9 點半以及下午 1 點到 1 點半在辦公室,所以找不到他的機率非常 高。接著便是到學校辦理註冊,通常剛到的第一個禮拜會擠非常多人,都要等很久,但其實剛來都是懷抱期待,所以即使等很多也都是樂在其中,畢竟我們都在這個等待的時間認識許多後來很交心的朋友。辦理註冊時學校會同時要求你辦理保險,雖然當初申請簽證時我們都有辦理保險,但學校只會承認德國的公家單位的保險,所以現在會提供三家給你選擇。(在這偷偷說,其實也可以堅持使用德國的私人保險,因為當初德國在台協會提供的名單就有包含私人保險,只要你可以說服三家中的其中一個公家保險人員幫你認可私人保險,並且簽名,那就可以繳交給學校並且使用)。
接著便是到市政廳辦理戶籍,要帶著護照以及入學證明還有照片一張。如果可以的話便也可以直接前往銀行辦理帳戶,在德國一定要開一個帳戶,因為宿舍費用以及保險費都要從帳戶裡面扣款繳交。就前面敘述,我是用個人擔保的方式申請簽證,因此我可以自由選擇要辦理哪間銀行,大部分同學會選擇
sparkasse 這家銀行,原因不外乎其據點多也離學校近。開設銀行帳戶無法馬上拿到卡片,他會將卡片寄到宿舍(約兩三個禮拜),其實我個人覺得非常不安全,所以有時候不太理解他們做事的方式,並且會附上 pin 碼四碼,此號碼便是刷卡時要輸入的密碼。密碼是要用刮的才會顯現,當初我以為是用撕的, 差點就把密碼撕掉了。
*科特布斯基本上大家都不太會講英文,所以德文不好的人真的會過得非常辛苦,很常溝通不良,所以認識一個很會講德文的朋友非常重要。
*辦理證件時很常被誤以為是中國來的學生(Republic of china),此時只要跟他改正為 Taiwan 就好,因為他們其實也不太清楚。
d) 學校活動
在這邊我所就讀的是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簡稱 ERM), 據這裡的老師跟同學所言,ERM 是全校最會玩最會開 Party 的科系。事實上也是如此,剛開學時幾乎每天都有活動,也不斷認識了新同學,這個學校最大的好處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所以可以跟很多其他很有趣的人認 識,我想這就是交換學生其中一個最大的優點。
除了一般的舞會、品酒聊天活動之外,系上也有許多到戶外郊遊的活動。但可不是每一個都是有很好回憶的。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是有一次系上半了一個一天只需要 5 歐元到「德國小瑞士」爬山的活動,那次的活動一開始便搭了三個小時的火車到一個非常遠的小鎮山區,不斷的小雨一開始就讓大家濕濕漉 漉,看著眼前的山,心裡想著:不會吧!硬著頭皮還是爬了上去,可是殊不知這一爬便是為時 6 個小時、21 公里從早到黑夜的惡夢。我們從白天在低溫中淋雨到天黑,當時真的覺得自己應該會在深山裡面死亡,雖然歷經折磨之後還是順利回到學校,但隔天的發燒還是讓我難以忘懷,所以不管參加什麼活動,都應該要事先了解活動內容以及妥善準備再前往。
德國除了入學流程繁複之外,要離開德國更是麻煩。首先要前往Studentenwerk 申請退宿(最好 30 天前便申請,因為有可能可以按照你離開前住宿天數比例收住宿費,不然就會不管住幾天還是被收一整個月的租金)。接著在 14 天前跟 Hausmeister 申請預約宿舍檢查,而管理員便會在預約當天準時出現,此時房間要清理非常乾淨否則會被念。另外一但檢查完畢便會鎖上門,就無法繼續住。第三步是到 Mainbuilding 辦理退學籍證明(還未拿到成績亦可辦理)。第 5 步是前往 Stadtbüro 辦理 Abmeldung 遷出證明(此時要拿著宿舍管理員檢查完房間之後給你的退宿證明以及電子機票還有護照到市政廳辦理遷出證明)。還有要記得關閉銀行帳戶,關閉之前要確定該繳的錢都繳了,例如最後一個月住宿費以及保險費。以上的各種環節都是環環相扣,其實一但有哪個環節出錯就會很麻煩,所以最後一個禮拜建議大家不要亂跑出去玩會比較好。
*其實我跟其他兩位交換生碰到最大的問題是一直要不到其中一個老師的成 績,這方面各位交換的同學在學期初一定要跟老師確認好可以「提前考試」以及「提前拿到成績」,免得回國跑國際事務處流程時遇到麻煩。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由於我的本科系是材料工程,但是這邊能選擇的科系只有 ERM 最接近我能選的範疇,也因此在一開始聽課的過程中有許多概念都非常生疏,所以一直遲遲無法選下和自己所學相關的課程,所以這部分就要寄信跟學校討論能不能選擇自己決定的課程,以及學校承不承認你的選課。在此我修了其中一門課程是有關於森林農業學的課程,此課程遇到了一個非常奇特的老師,上課總是問學生 A 但要學生回答 B 的答案,所以始終抓不到他的重點,但這門課其實給我很大的概念,對於德國如何將森林與農業結合,以求土地最大、最佳利用,這點我覺得在歐洲國家都做得非常好,也因此在期末口考時我也跟老師分享了台灣的例子,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交流。而我的另一門課是有關於環境評估的課 程,雖然在台灣時常聽到「個案環評」、「政策環評」,但其實對於他真正實行的方式還是存有非常大的問號。這門課是由三個助教輪流授課,而且這門課也要求我們要上台報告並且最後繳交一份論文報告,對於我們從台灣來的交換學生真的是非常大的一個磨練,只是助教都非常熱心的幫我們解答疑惑並且指導我們。並且在最後的口考中針對基本的概念進行問答,這點我在台灣都沒有過的經驗非常有趣,也覺得這樣的方式其實可以讓學生講出他們真正了解的東西,是一個老師跟學生之間非常好的互動。所以雖然一開始我覺得自己選的系跟自己的本科相差有點多,但是透過資料蒐集以及上課,我也對環境工程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