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 李同學
一、系別、姓名:外文系 李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捷克 布爾諾科技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6/09~2017/09
摘要:
以下心得分享分為幾個部分提供給大家參考。行前簽證準備尤為重點。由於捷克簽證申請繁複,簽證工作天一到兩個月不等,故提醒大家提早準備簽證所需的各項資料,並務必確認簽證能如期在出發前取得。此外,交換時的平日生活起居、社交生活、旅遊、學業等,將會詳述分享給大家。
藉由本校交換學生計畫,前往歐洲感受一年的異國文化以及體驗不同以往的教學環境。透過文化差異下所帶來的反思以及觀察,以及在異鄉短暫生活的各種經驗,期許此次交換計畫能成為自己人生中的養分以及歷練。
Abstract:
Czech the Republic, as known as one of the middle European countries, was once the center of Holy Roman and in former communist state. Except from the abundance of its own culture and history, its advantageous location and the ideal living cost there ar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foreign students to explore its beauty.
Under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I will illustrate the student life in Brn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travel experience in Europe, and the useful information needed to be known before going to exchange there.
From the one-year exchange program, I have experienced the exotic culture and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 cultivation of observ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most precious part of my learning in Europe. It taught me how to see the beauty of people, and to see the beauty inside of ourselves at the same time.
1. 目的
交換的原因每個人都不同,找到自己為甚麼想交換的動機,並為此努力準備,就是好的開始,成功的一半。使我大一暑假便開始著手準備交換的原因,便是因為期許自己未來能當一名外交官。我希望能夠透過成大的交換計劃,使自己的眼界變廣。反倒不是因為嚮往外國生活才交換,而是想透過己身的觀察,欣賞他國文化之美,也同時察覺台灣自己的美。目的與動機沒有優與劣,我認為交換是生命成長的一種選擇之一,如果下定決心,就勇敢申請吧!
為甚麼選捷克布爾諾科技大學呢? 由於此次交換是我第一次出國,故考量到錄取人數8人的關係,希望可以結伴同行,相互照顧。此外,考量到家裡經濟關係,而捷克的物價與台灣差不多,地理位置極佳,是適合長期生活,方便四處旅行的國家。布爾諾是捷克第二大城,又為捷克著名的大學城。城市裡到處可見年輕學子,是一個適合與當地學生以及來自他國交換生交流的城市。布爾諾科技大學校地廣大,理工科相當著名,擁有豐富的實作課程。如果是讀商管類抑或是文科的同學,也可以選擇此校企管系,課程也相當豐富多元。
2. 過程
下定決心要申請交換,第一關便是校內申請。而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便是詳讀校內申請的簡章,並且參與每一場說明會,確保自己的權利無受損,也使校方作業能夠順利進行。
當時在大一暑假考雅思,準備大二上開學時申請大三前往捷克交換一年。每年的英文檢定門檻不一定,當時布爾諾科技大學的雅思門檻規定是6.5。如果擔心英文檢定成績不理想,那麼平時校內成績高的同學,也不需要擔心。
我認為最重要的便是自傳、讀書計畫以及推薦信了。因為這些都是可以看的出來你多想要交換的資料,所以如果平時校內成績,以及英文檢定不慎理想的同學,必須在這三個部份下苦功,只要有心,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我的部落格有分享如何準備這三個部分的詳細說明,希望可以帶給同學一些準備方向以及信心。
(校內申請https://thesecretoffelice.wordpress.com/2016/08/29/%E6%A0%A1%E5%85%A7%E7%94%B3%E8%AB%8B/)
行前準備:
簽證
一旦得知錄取校內申請資格,建議同學們可以先著手準備簽證所需的相關資料。相關資訊在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官網都有詳細說明。由於申請簽證需要提前預約,而且六七月屬於各國辦事處辦理簽證的忙碌期,故工作日一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而我本身六月底便把資料都準備好。故建議同學們提早把申請資料準備好,以免因為時間的延後造成日後不必要的麻煩。申請資料中,須注意台灣公證件(例如:良民證),需要前往地方法院或有公證的律師事務所進行雙認證。此外,所有文件必須為捷克文版本,我是直接請捷克辦事處代為翻譯,但除了手續費還會多加一筆翻譯費。網路上有許多申請捷克簽證的資訊可以參考。此外,如果害怕收到的資訊不正確造成權利受損,建議如有問題直接電話洽詢辦事處。資金證明的部分,除了需要有銀行或是郵局開的證明文件外(戶頭需要有15萬元以上), 還需要一張同銀行或郵局所發出的VISA卡。簽證有效期限的開始與結束也需要特別注意,如果超過簽證日期才回台,並有意留在歐洲遊玩的同學,建議前往非申根國(例如:英國)之後再回到歐洲申根區,便可以轉換成台灣免簽證90天的狀態待在歐洲。我的狀況是由於簽證在11日已到期,而機票則是在23日回台,所以是有超出期限的,由於沒有打算再前往他國旅行的打算,故沒有前往當地的外國警察局說明延期停留的原因。建議同學如有任何問題,務必再行前詢問台灣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的人員。
機票
建議想省錢的同學,可以在網路上購買學生機票(STA),價格相對會比較便宜,不過需要辦理國際學生證才可以購買。在成大圖書部即可辦理國際學生證。我是九月初飛往維也納,再轉搭巴士 (我所搭乘的巴士是由Student Agency巴士公司提供,同學可以上網訂票,極為方便且價格適中)前往捷克布爾諾,當時的機票大約1萬5左右。
住宿
當地宿舍需要提早在學校網站上申請,當時我是申請從九月初到隔年的六月底。住宿證明對方學校會寄送到台灣。在此提醒同學需要密切與對方住宿組保持電郵的聯絡,提醒對方盡快寄送證明到台灣,以利申請簽證資料準備的過程流暢。
選課
對方學校一旦確定正式錄取我們為交換生時,對方學校會以電子信箱為聯絡方式通知我們網路選課。選課可以先選自己有興趣的課程,開學前幾周會提供同學棄補選的機會,所以不必過於擔心。由於錄取證明也會由對方學校寄到台灣,故也建議同學與對方系所保持書信聯絡,以利準備簽證資料的過程流暢。
行李
行李的部分,由於我是九月出發,故當地天氣晴朗,可以帶一些夏天的衣服。有鑑於過幾個月後開始進入冬季,當地天氣最冷可達零下負十度,故建議同學帶一件大衣。平日衣服則可以不用帶太多過去,因為當地有二手衣店,可以用不到台幣50元買到保暖的衣服。歐陸通用的變電器以及隱形眼鏡水可以在台灣先買。而女性用品的部分在當地都可以買的到。捷克當地有像屈臣氏的藥妝店。物品的價格有的也甚至比台灣便宜,故不需太過擔心。
當地生活:
食物的部分,捷克肉業以及畜牧業發達,故肉類以及牛奶相當便宜。當地有許多大型超市(例如:Albert, Tesco), 裡面都可以買到食品以及日常用品。衣服的部分,冬天的衣服不需要太過擔心台灣帶來的衣服不夠保暖,不過建議同學可以在當地買衣服,因為聖誕節過後歐洲常常會有大折扣,所以衣服也相對便宜許多。如果在台灣買的話,可能因為進口的關係而比較貴,或是佔了許多行李的空間。天氣的部分,夏天雖然炎熱但是不會潮濕。冬天寒冷,但保暖措施做好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交通的部分,當地的輕軌與公車相當便捷。夜晚也有夜間巴士。到當地時,學校的國際學生組織會幫忙交換生申請票卡,不過要注意期限為三個月,過期要自行去輕軌公司買票卡。出門時也記得隨身攜帶票卡,因為時常會有便衣警察查票,所以必須注意,否則會遭罰款800克朗。
社交 ( 酒文化 派對文化 飲食文化):
ISC是歐洲國際學生組織,而布爾諾科技大學 (VUT) 這個著名的大學,它的國際學生組織 (ISC VUT Brno)曾有被票選為歐洲ISC組織中歐洲學生印象極佳的組織之一。開學前會有Buddy通知開學相關事項,到達當地時他們也會協助入宿以及熟悉環境。開學前一周會有一系列ISC所辦的活動,不僅可以更加熟悉學校以及布爾諾這座城市,還可以透過活動的機會認識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學生。在學期之間,ISC也會舉辦不同的主題派對,以及到其他國家旅遊的活動。例如;Boat party and Trip to Budapest. 此外,每周都會有不同國家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國家。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行銷自己國家的機會,建議同學不要錯過這個好機會。從歐洲人的社交行為,很明顯的可以發現與酒文化密不可分。酒文化,是他們相當興盛的文化之一。不論是聖誕節所喝的熱紅酒,還是平時夏日清涼可口的啤酒,都是他們交友與放鬆的方式之一。建議同學,如果不慎酒力或是擔心飲酒過量會傷害身體,可以同樣接受對方喝酒的邀約,因為一般的酒吧都會有氣泡飲料可以選擇。派對也常常是歐洲人社交的活動之一。建議同學可以結伴同行,體驗不同台灣社交文化的氛圍。除了學期中會有聯合他校的大型派對之外,平時在期末考前,ISC每周都會有配合不同的國家介紹活動而產生的各國主題派對。除了酒與派對文化,交朋友最棒的方式之一便是相互分享不同飲食文化了。透過一杯杯珍珠奶茶與土耳其咖啡,來自兩個不同文化的人們便可以坐下來暢談交友。當時的台灣同行們,會一起煮台灣菜邀請外國學生一起享用。透過食物,打破異國文化之間的藩籬,交友也變得容易。
學習:
在布爾諾科技大學企管系學習一學年的時間,發現學校安排給交換生的課程相當活潑。課程大多需要團體報告以及期末測驗。而我所參與過的課程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Global Communication 以及 Fundamental Marketing。 Global Communication 課程安排與瑞典學生視訊會議,探討各種社會議題,進而從瑞典學生的角度中認識瑞典這個國家。而Fundamental Marketing 則是透過網路遊戲的方式,與同班同學組成四組虛擬公司,以電腦為產品在虛擬世界進行銷策略規劃與商品買賣。由於布爾諾科技大學除了理工科系,還有藝術系以及企管系。本身為非理工科系的同學,也不必擔心選擇這間大學沒辦法選擇適合的科系學習。體育課的部份是我認為這所大學優質的原因之一。每位同學在開學時便可以選擇兩門一上的體育課。如果多於兩門,則需要額外付費。體育課有分為捷克語授課以及英語授課。不過不需要太過擔心如果選擇捷克語授課的課程自己沒辦法跟上,可以問同班同學或是老師,基本上溝通沒有問題。課程豐富且應有盡有,例如;雪板課、冰上曲棍、攀岩課、尊巴舞等。有同行的台灣同學選擇雪板課,夏季時老師會訓練體力以及技巧,到了冬天時便會帶著同學上山滑雪。如果對校隊有興趣的同學,這所大學也擁有許多球類校隊可參加。如果對於捷克語有興趣的同學,除了在開學前一周會有由ISC所安排的捷克語課程之外,每學期一些科系會開捷克語課程給交換學生。例如土木系以及機械工程系。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我們的交換是以freemover的名義,而不是 Erasmus Program,所以有些捷克語課程我們必須額外付費。對於學習相當熱忱的同學,建議可以在出發前研究布爾諾這座城市裡其他大學的課程。像是在人文科學領域極為有名的馬薩里克大學 (Marsaryk University)。
旅遊:
建議同學如果在台灣已有汽車駕照,在出國前可以申請國際駕照,以方便日後旅行時可以派上用場。歐陸內的交通大多是火車、巴士以及廉價航空。巴士的選擇眾多,而我所搭乘的通常是 Student Agency 以及 Flixbus。廉航的部分也建議同學可以透過一些平台網站查詢最便宜的機票,像是 Skyscanner 或是 Expedia。回憶這一年的交換生活,旅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透過旅行,與不一樣的旅伴探險各個國家,甚至是一個人當背包客,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或是意外發生。然而,亞洲面孔在歐洲旅遊勝地是扒手最常下手的對象,故建議同學要特別小心,建議貴重物品隨身攜帶。如果遭竊狀況發生時,建議手機裡面存有銀行客服電話,利於當下立即停卡。另外,建議同學可以在出國前準備一隻備用手機,以備不時之需。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由於文化的差異,同學可能會開始出現適應的問題發生。不論是在生活,抑或是交友上面的問題,如果可以更獨立,且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與改變思維,那麼交換生活會變得更加順遂與精彩。每個人出國交換的動機不一樣,可能是想以旅行為主,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抑或是在課業上與其他國家的交換生相互切磋。不論如何,只要不後悔,並且從過程中有學習,有反思,那我覺得每個人的交換故事都會是獨特且精彩的。
如果是個性較為內向的同學,在這趟交換旅程當中,可能碰到的交友挫折感會比較深。建議同學可以試著打開心房去嘗試不一樣的事物。內向但是懂得尊重別人的同學,我相信仍然可以認識到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好朋友。也因為每個人定義的友情不一樣,所以有些同學對於常以派對文化,酒文化來交友的環境感到排斥。大部原因可能是覺得那樣的場合所結交到的應該都是酒肉朋友,沒辦法交心。不過由於文化的差異,我們可以嘗試打開心胸去接納不一樣的文化。或許派對與酒是開啟友情的一把鑰匙,我們可以藉由機會去嘗試更為主動地瞭解對方。交換生活其實是一種生活體驗,踏出舒適圈,去感受與觀察與我們不一樣的事物,沒有好壞與優劣之分,只有體驗與體會過後的選擇。
體驗一年的歐洲生活,旅行過十幾個國家,可能是別人眼中所羨慕的交換生活,其實背後也伴隨許多生活與生命中的考驗。享受著午後的咖啡時光是歐洲人稀鬆平常的事,但有時對我來說,卻反倒害怕自己是否是在浪費時間。文化與思想的差異便在這稀鬆平常的小事中發生。有的人問,你回來台灣怎麼都沒變呢? 不是應該時常炫耀自己曾經待在歐洲哪個國家,做過甚麼事嗎? 對於我來說,不論待在歐洲抑或是台灣,同樣都正在歷經生活中的每一個考驗。有了這樣在異地生活的經驗,除了變得更加獨立,靈機應變的能力提升之外,也使我反思台灣與他國的差異與我們的獨特性。這樣的經驗,不是讓我變得崇洋媚外,而是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的同時,也看見台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