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 黃同學
一、系別、姓名:電腦與通信研究所 黃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瑞典 皇家理工學院
三、交換期間:2016/08/01~2017/06/01
摘要:
Abstract:
My exchange period in KTH, which colors my life, and widens my horizon. Living in a completely new country, it was not easy at the beginning, and I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but as the time went by, I slowly adapted the life there. At school or events, I could strongly feel that how big the world is and the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when I met people from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world. By the wa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lectures in KTH and NCKU. Lectures in KTH have more assignments; the final exam is easier, and it is more employment-oriented. In conclusion, I experienced many things this year, making many friends, visiting numerous EU countries. I think this year is much more unforgettable than what I expected one year ago.
1. 目的
一直以來,我一直想去看看與台灣不一樣的環境。趁著在學生期間,有交換學生這個機會,可以說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去體驗不同世界的生活,並且可以了解國外一流大學是怎麼玩的。
瑞典是一個只有不到一千萬人的國家,但是在這個國家裡面,產生出了無數的世界級公司,像是平價傢俱Ikea,快速時尚H&M,通信龍頭易利信,知名車廠Volvo,音樂串流Spotify。不只如此,在不同的評比中,不管在福利,自然保護,永續性等等,瑞典都是名列前茅。人口不到台灣一半的國家,是怎麼有這樣的發展,非常令我好奇也嚮往。另外,在非母語為英語的國家之中,是英文講第二好的,所以我在交換期間,也可以練習自己的英文能力。
在交換期間,還可以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觀察各國朋友的學習方式與想法有何不同 ,不同國家、地區的人的想法價值觀有什麼一樣的和不同的,擴展自己見識。未來在全球化世界裡面,都會有所幫助。
而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是整個瑞典,甚至在整個北歐之中,最好的一所理工大學,並且已經有快兩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整個瑞典的工業人才,工業基礎都在這所學校。在QS的世界排名之中,也在百大名校之內,成功大學也與此校有交換生的計畫,當我看到這所大學後,就認為他是我的第一志願,所以我就以此為目標。
2. 過程
過程就直接從到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開始。KTH對於國際學生會有兩個接待日,如果要參加語言課程(瑞典文或英文),那就是八月初,不參加的話就是八月下旬。而我那時候因為八月初有事情,就在八月下旬抵達。在接待日到達後,好處就是學校有直接派人在機場接駁,直接帶你去學校拿宿舍鑰匙,就不用煩惱抵達後要怎麼拿鑰匙和抵達宿舍了。
宿舍方面,學校對於非歐盟的學生都會提供學生宿舍,宿舍的地點和類型是無法選擇的,有可能會被分到裡學校比較遠的Bredang或是Farsta,或是比較近的Kungshamra或是Lappis。而且不同宿舍的價格也有所不同。我算是運氣比較好的,被分配到Kungshamra,月租金是4100 sek包水包電,在瑞典算是比較便宜的(Breadang要5500 sek),環境安靜清幽,而且位置離主校區或是我上課的Kista校區都只有20分鐘車程。我的宿舍的配置是一個corridor有十間套房,並共用一個廚房,而同corridor裡面住的人,就會很自然地變成朋友。在我們這個corridor的生活裡,每週幾乎都會有一個聚餐。大家會一起去買食材,並且一起煮。聚餐中,大家就會聊聊最近在做什麼或是玩一些桌遊喝喝酒之類的。
在去瑞典前,就已經聽說過瑞典的高物價了,到了之後,當地外食幾乎都是台幣三百五起跳,所以大家都會自己煮、準備便當,而學校也會有大量的微波爐讓大家熱便當。相較於當地外食價格,超市的食材,其實不會比台灣貴,甚至會比較便宜,所以自己煮下來,反而比我在台灣外食還便宜。
當地交通主要就兩個方式,大眾運輸或是騎腳踏車。一開始我是以騎腳踏車為目標,可以運動又可以省錢,但是後來發現斯德哥爾摩的地形起伏太大,我的體能沒辦法應付,而且冬天下雪無法騎車,所以就都搭大眾運輸了。大眾運輸的價格有分學生和一般,學生九十天票卡約1600sek,範圍涵蓋整個斯德哥爾摩,非常方便。除了有公車,地鐵,電車可以搭之外,因為斯德哥爾摩是個多島的城市,所以還有渡輪可以搭。
網路和銀行一開始也是個很重要的事情,網路主要就是用預付卡,經過推薦我用的時Conviq的,主要是他們不用人口號就能使用,而且你在市中心地鐵站晃晃就會遇到免費發卡的人。銀行就比較麻煩了,由於沒有人口號,只有SEB這家銀行能開戶,但是限制很多,像是每個月會收15sek的費用,並且該卡片不能線上使用。但由於沒別的選擇,如果要用開戶匯錢的方試就只有這家。
在當地過了一個禮拜左右,大致上就安頓好了,而開學日也差不多到了。我們系的系館是在Kista,離市中心約半小時車程,有點像是竹科的地方,是易利信的大本營,有非常多個易利信的大樓,也有不同的公司像是華為、微軟。由於地緣關係,KTH Kista校區的資工系的老師,很多都曾經在易利信工作過,所以有時候可以聽到一些趣聞。
KTH 資工的碩士班也是兩年制,三個學期修課,一個學期寫論文,論文可以跟教授,也可以找有跟KTH合作的公司。我主要修的就是他們的碩士課程,每個課大概會有五六十人修,課程緊湊並且作業很多,但是他們老師並不強制學生去上課,所以出席率大概只有一半。因為分組作業很多,所以系館內有一個特點就是討論室很多,而且不預約的話幾乎搶不到,每到deadline前,整個系館可說到處都有人在討論。作業多雖然很累,但是好處是有很多實作的機會,不會只有純理論。每個課程還會有一兩個期中期末作業,作業要通過這堂課才能拿到學分。期末考就跟台灣很像,大部份的課程都會有考古題,課程期間也會有助教講解題目,所以只要有認真練習,考試難度不會太高,考試通過率很高。值得一提的是KTH機械系的課程,交換期間我們臺灣去的交換生都有認識,其中有一個是台大的學生。聽他說他們碩士班的課程,每組是真的可以開到一台Volvo的新車,並且在雪地上測試。我不知道測試內容是跟Volvo公司有合作還是只是單純提供,從中,就可以感受到瑞典的汽車工業。
週末期間,斯德哥爾摩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我都利用週末去戶外走走。斯德哥爾摩是一個很多小山丘,小湖,小森林的地方,像是在我宿舍後面就有一個小森林可以野餐。在天氣好的夏天,整個斯德哥爾摩有很多個戶外可以游泳,在市區的湖中游泳,是一個很特殊的體驗。週末也有一個活動是大家很愛去的,就是搭郵輪橫跨波羅的海到愛沙尼雅的塔林或拉脫維雅的里加,只要花不到台幣一千,就可以有個三天兩夜的郵輪行程,並且觀光一下東北歐的城市。
從地圖裡,就可以發現瑞典的緯度非常高,所以冬天的日照時數很短,再加上冬天氣候普遍不佳,不是下雪就是陰天,整個冬天幾乎看不到藍天。所以我能體會他們非常期待夏天的感覺,從節日中就可以看出來了,瑞典在冬天結束會有一個慶祝活動,最大的節日之一是夏至節。整個夏天公園湖邊人都非常多,大家會從事不同的水上活動,爬山,或是就躺在草地上看書睡午覺。冬天最主要的戶外休閒活動就是溜冰和滑雪,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溜冰場幾乎都不用錢,只要你有自己的溜冰鞋就可以去玩。不只有人工溜冰場可以玩,搭個二十分鐘公車,還有一些湖可以滑。週末有些熱門的湖上人非常多,有各種不一樣的活動,像是冰上曲棍球,冰湖釣魚,長距離的溜冰。
歐洲各國的機票都非常便宜,所以只要有比較長得空檔,我就會找機票去別的國家走走。雖然歐洲不大,但是每個國家的風情,人給人的感覺都不一樣。
在整個交換的過程中,慢慢的能習慣瑞典的生活,方便的大眾運輸,整個城市很乾淨有山有水非常舒服;也修了KTH的課程,知道國外一流大學的上課方式;而也走了一些不同的歐洲城市,看看不同的城市。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這一年來做了很多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體驗到的事情,像是跟世界各地的人共用一個宿舍,跟一個現在在Google實習的印度人同組,連續好幾個週末都跑去溜冰,看了瑞典的足球賽等等。一路過下來,其實一年非常的短,到現在都還能清楚地記得第一天到瑞典的情形。
在KTH裡面,也感受到了跟成大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不像台灣的大學以學術為主要導向,KTH的資工系除了博士生之外,是一個非常以就業為導向的,例如像是前面提到的,碩士生的論文是可以跟公司而不一定要跟老師做的。再者,老師幾乎都在業界工作過,所以都會以業界需要的能力來培養,像有門課程就教一個幾乎只在易利信只用的程式語言。創新創業也是他們宜個重點,KTH資工系還有一個跟歐洲很多大學合作的碩士班叫做EIT Digital。主要就是要培養電資學生創業的,兩年各在不同的學校上課(成大另一個交換校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也有在期中),並且還要修商業的課程,而他的總部裡面有掛很多曾經的學生創立的公司招牌。
每個人交換的目的都不一樣,有些人想遊歷各國,有人是去做論文的(瑞典交換生也可以找教授做論文)。我來之前並沒有很明確的目的,大致的方向就是想生活在、並且看看西方世界,在國際上聲望比較好的大學上課和練習英文。過程中有時候我會質疑自己的目的,尤其是每個月要繳房租的時候,更會覺得自己到底來做什麼的,但是現在回頭想,這些經歷也許沒辦法在我的求職履歷上加到任何分數,我也不敢說我到底學到什麼,但這一年我還是覺得非常值得,他豐富了我的人生,認識到不同的人會讓我覺得視野真的有比較不一樣,覺得出去闖闖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如果以後還有別的機會在國外生活,我想我會因為這個交換的經歷,讓我能很快地適應新的環境。也非常的謝謝成功大學有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們能出去看一下世界。
從我的經驗中,建議正在申請或是在準備中的同學,好好規劃一下自己交換期間想做什麼,交換期間過得很快,尤其到了最後,會很想補完自己還沒做過的事。瑞典雖然沒有像挪威壯麗的峽谷或是歐洲很多城市那種千年古蹟,但是一個很值得去體驗生活的城市。交換期間就放開心胸去接受各種不同的事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