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 尤同學



一、系別、姓名: 建築所 尤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美國 天普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8/02~2018/06

摘要:

在美國交換的這四個月是相當美好的體驗。在過程中我學習到獨立、勇敢以及自由,也獲得了一種看待生命的全新方式。

一開始我對此行的目的設定得太多而顯得有些模糊,但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目標漸趨明朗,所有想嘗試及做到的事都達到了。很幸運的,在美國健全的學習環境中,我得到一種對於學習的新看法,也在一方面求取專業知識、一方面體驗異域的忙碌中,把握時間盡情享受與探索。

雖然旅程已經結束,但在當中所獲得的體悟都將持續地影響我的生命。在有限的人生中,應當把握每一刻都忠於自我,持續的走在夢想的路上。在這過程中我們將深刻的感受到自由以及真實自我。我很喜歡美國,期待下次再回來的時候。

Abstract:

It’s a really awesome experience of being exchanged in America for a semester. I learned a lot of things in the process, including being independent, brave and free.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acquired a quite new way to treat my life.

 In the beginning, I wasn’t pretty sure about my aim of this journey. However, it was getting clear through the process of living and learning. Fortunately, in the sound learning environment here in US, I comprehended a novel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Also, I seized the time to enjoy the exotic life style and explore the culture in the break between each busy day. Finally, I got everything that I wanted or even more .

Although this journey has ended now, I believe every comprehension that I realized in the process will keep affecting me to be better. One of these important things I learned is that our life is finite, therefore, we must follow our heart in every moment and move forward to our own dreams even it won’t be easy. 

Ultimately, I really like America because I feel the freedom and the real me profoundly. Hope I will have the a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next time.

1. 目的

身為交換生,首先要想想在這段旅程中想獲得什麼,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生活策略,但就算目標清楚也得面臨一切措手不及的考驗。適應求學環境、學習在生活中獨立與成長、融入當地生活文化,這一切都會因為語言與文化背景的迥異加劇不適感。而交換生就是必須在這樣的情境下,一方面求取專業知識、一方面體驗異域的新奇,把握時間盡情享受與探索。
在出發前我對自己此行的目的依然有些模糊,一方面想體驗美國的教育環境,另一方面也想透過異域的文化環境來拓廣視野、學習獨立,還有遊歷以前只能在書上閱讀的一切。然而,這些模糊都一步步的漸趨明朗。在結束這趟旅程後,我發現想嘗試、想做到的事幾乎都做到了,甚至還獲得更多。

2. 過程
約莫四分之三的日子,我膩在天普的Tyler School of Art,學習建築與油畫。這是一個對於藝術或設計領域的學習者相當完善、美好的環境,建築、音樂、繪畫、雕塑、攝影、玻璃工藝、木作等專業一應俱全,教育環境的健全提供學生揉合各種知識與媒材的機會,並透過交流產生更大的創作能量。

除了環境,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也提升了學習效果,課堂上積極發問與對談、課堂外的office hour等,學生的求學態度決定能學到多少。我認為除了習得專業知識與技藝之外,最大的收穫在於重新思考自己的學習軌跡。身為一個土木背景跨域建築規劃領域的學習者,沒有足夠時間以一般正規的學習模式從頭學過,但卻可以從其他面向去揣摩學習同樣的東西,我很高興找到一個新的可能、一種新的看法,也獲得新的目標與能量,這樣的衝擊是在台灣無法獲得的。

就設計領域而言,相較於在台灣學習,在美國學習並沒有比較輕鬆。一學期僅短短十六周的課程,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算是緊湊。在我選的四堂課中有三堂課都類似studio的形式與份量,一開始有點苦惱要為了趕作業而熬夜,但後來慢慢地觀察到,本地學生他們身兼非常多課又有時間玩樂,他們克服的方式是在每堂課中都先達到基本分,在非常多次的作業與進度中,把握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投入時間好好發揮,其餘的部分投入相對短的時間但仍把握有一定的成效,如此一來,不必要為了每堂課的作業瘋狂熬夜,而是調節時間策略性的輪流投注在某個特定的作業上,也空出時間玩樂與休息,這樣的做法真是令人豁然開朗,學習與放鬆兼顧的效果反而讓學習成果更好,也更能實踐交換的意義。

學習之外,還有玩樂。春假期間我與友人到Denver旅行,由當地的基督教友接待,體驗一周的美式家庭生活,早晨的詩歌聚會、雪場滑雪、草地玩橄欖球,到大自然景點健行、每個夜晚溫馨的Home Meeting…,這些都是全新的體驗。猶記得有個夜晚,坐在客廳沙發看到了Alex與Anna家規,大致的意思是以愛來化解與包容,於是開始思考自己與家庭,一人隻身他鄉,能受到這樣的照顧令人備感溫暖,夜晚的寧靜拉長了那晚的時間。

除了Philadelphia以及Denver,我更去了Boston、New York、San Francisco、Los Angels、Las Vegas、Grand Canyon,在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體驗、不同的風景,有很多值得留戀的時刻,經常有心被一種反重力纖維滲入的感覺,回想整個旅程,讓我對於人生有了新的眼界與體悟。我認為旅行是在拼湊這個世界的模樣,一點一點的逐漸理解這個世界,同時不斷的反思自己,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的樣子,進而有了再繼續前進的動力。

3. 心得與建議事項

“Show gratitude.”是我離開前吃幸運餅乾得到的最後啟示。謝謝成大給的交換機會、謝謝在美國經歷的一切、謝謝父母的愛。

人一生的時間有限,應當把握每一刻都忠於自我,爭取時間與所愛的人相處,這是我在過程中的體悟。在美國看到的種種都提醒著我夢想的價值,只要我們在路上,夢想其實不遠,人生始終是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自由以及真實的我。我很喜歡美國,期待下次再回來的時候。
關於建議,開放胸襟去體驗一切是交換生必須建立的基本態度,但如果能先有準備也能更不疾不徐。以下依序會碰到的各個階段來說明建議:
(1) 校內交換生申請
在申請的時候,一定要把動機闡述清楚,若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想出國開拓視野,相信獲來青睞的機會不大,可以想想有沒有甚麼你很想做,但一定要到國外才能達成的事。另外是志願序,當時我只填了天普大學一間,現在我也非常推薦天普Tyler School of Art,絕對能滿足藝術與設計領域學習者的期待。
(2) 姊妹校申請
通過校內申請後,姊妹校的申請就輕鬆了。透過國際事務處,會收到來自天普的申請表單,有一部分是study plan,必須選填自己想選的課程,在這階段只是告訴對方國際事務處你想選的課程,必須由他們處理才能確定是否選到。
另外,因為我申請的是建築系,似乎比起其他科系來得嚴謹,他們先透過e-mail跟我要了作品集,後推薦一些認為更適合我的課程,我想建築系都是一樣的,學生的能力與課程內容的契合度都必須先經過審核才有機會參與,因為這樣他們反而要我選高階的研究所課程,而不是原想下修的大學部課程,不過在這階段都還具有可更動的機會,我建議先跟當地教授確認上課的內容與模式,以早點確認是符合自己期望的課程。
(3) 行前準備
包含確認當地住宿、辦Visa、買機票、整理行李等。
關於住宿,費城的校內住宿費相當昂貴,反觀校外住宿可以有更實惠的選擇。而我是透過校內的計劃住在校外的學宿,省了不少住宿費。但我認為選擇住宿的第一要點是安全,有個朋友因為晚歸(約凌晨四點),回家的途中遇上武裝搶劫,費城的治安問題是確實存在的,建議最晚一、兩點就要回家,或選擇較為安全的住宿區。
其他有很多雜事要辦。在拿到I-20後就可以辦理F1簽證,一般而言只能到台北辦理,也需要一些工作天,所以要注意時間。機票我推薦長榮,因為有從費城到紐約機場來回的免費接駁,超棒。然後可以在台灣買好sim卡去,這樣一下車就可以聯絡人或叫Uber,如果到當地才攔路叫計程車,非常有可能被海薛一筆,好的美國人很好,壞的美國人超級壞。行李建議要帶熟悉的文具跟學習會用到的東西,當地的文具相當「樸實」,而且選擇不多,然後要帶感冒藥,過敏藥用不到,但感冒不容易好,衣服可以不用帶太多,因為費城downtown極容易買到衣服,然後是日系的化妝品或保養品,在美國較不容易買,可以帶著。
(4) 天普校方的接待
到天普後,國際事務處了安排一系列的活動來協助交換生,從下飛機,以及接下來三、四天的活動,包含orientation、sport night、shopping travel等等,並會耐心地幫忙更動選課內容,可以看到天普的國際事務處很用心在經營交換生計畫,不僅是學期初,一直到學期末都會不斷地有活動可供交換生及國際學生一同參與,可見交換生計畫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短暫的接待而已,而是一整個學期的經營,非常感謝他們。
除了參加活動以及盡速適應環境外,這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選課,之前投出的預選課程清單此時還能更動,這時可以上上看已確定選上的課程,以及尚未選到但有興趣的課程。我在選課的時候遇到相當多的麻煩,建築系直接幫我安排好了課程,而國際事務處的Owen直接照建築系指定的課幫我選了,但其實我自己有特別想上的課,所以與建築系主任聯絡當面和她討論了這件事,另外也與課程的老師面談,最終順利地選到了課也找到非常喜歡的教授,透過教授更多的協助與引導,也更清楚未來的目標與方向。相對於在台灣,找教授、約面談這件事在這裡顯得非常的稀鬆平常,而且教授都很樂意面談,沒遇過會擺架子的,所以我建議交換生可以打開胸襟面對所有可能,越多的交流能產生越多的機會。
(5)課堂之外的玩樂
課堂以外的時間,可以遊玩費城各大景點,downtown充斥著濃濃的資本主義氛圍,但開放空間都很迷人有趣,東邊近Waterfront 的Old City則有渾厚的文藝氣息,有藝廊及各式特色商店,西北方向則有各種假日家庭好去處,美術館、動物園、河岸公園等等,想找熱鬧一點的地方也可以在費城找到各式club。
我特別喜歡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從City Hall夏日會噴小水柱的消暑廣場,一路步行到Love Park後,從Love裝置望向Museum,可以看到一條絕佳的都市軸線。晚間在博館外,坐在階梯上可以感受費城市民的活力,各式各樣的活動會在身邊不斷進行,薰風徐徐吹來,從這個端點再望向City Hall時,你會發覺已經愛上費城,這個城市太美。除了費城,距離近的紐約、華盛頓特區在零碎的玩樂時間中也很值得去經驗與感受。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探索城市的方式,越多的體驗就帶來越多的相遇及思考。每個城市也有自己的特性,Philly有自己的醜陋與美好、SF有自己的瘋狂、LA有自己的格調、Boston有自己的壯實、Vegas有自己的幽默,若能泰然面對旅程中的各種危難,一切都會很美好的。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