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 蔡同學



一、系別、姓名: 醫技系 蔡同學
二、交換國家及姊妹校名: 奧地利 茵斯布魯克大學
三、交換期間:2017/10/02~2018/06/30

摘要:

這一年的交換生活著實開闊了我的眼界,靈活了我的思想,看世界的角度也更多元了。沒有學分壓力後,我可以選擇不同面向的課程,有了相當深刻的體驗。而課餘時間我便四處旅遊,壯麗的美景、久遠的遺跡、哀傷的歷史、熱情的居民,每趟旅程都讓我有所收穫。在歐洲我學會更有自信的表達自己,結交了不少異國朋友;我學會了獨立生活,自己買菜、煮飯、計畫出遊並精打細算;我學會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嘗試了溜冰、滑雪、雪橇等許多新事物。不敢說這段交換的經歷能為自己的履歷加多少分,但卻會是讓我一輩子不斷回味的美好回憶。

Abstract:

This one-year exchange program has broadened my horizons, inspired my thoughts, and also given me another viewpoint to see the whole world. Without the pressure from the school, I could take different kinds of courses which impressed me a lot. During my spare time, I traveled around the Europe. The spectacular scene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as well always help me gain something new. Furthermore, in Europe, I learned how to be more confident in myself and made lots of friends. I learned to live independently, to cook and travel by myself. I learned to stay young at heart, which motivated me to try many new things such as skiing and ice skating. I would not say that the exchange experience can brighten up my resume, but it will for sur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memories in my lifetime.

1. 目的

在大學期間出國交換走走看看是我一直以來的目標,而奧地利的茵斯布魯克大學,不僅有明媚的阿爾卑斯山城風光,更是全國排名前三的學術機構,令我心生嚮往。在成大的四年間我學到了完善的醫檢和生技相關知識,與此同時我也想了解在歐洲的教育體制下,所學的專業課程內容或方針是否會有所不同。另外,我希望自己能跳出舒適圈,到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除了增強自己的英文能力,也能認識更多形形色色的朋友,學習尊重包容不同的文化禮儀。另一方面,奧地利的母語是德語,我督促自己能再學習這項第二外語,更加融入當地生活。這一年的交換,不只是滿滿的回憶,更能讓我具備開闊的眼界,未來在職場上也會更有幫助。

2. 過程

剛來到茵斯布魯克人生地不熟,店家招牌或路上的指示牌都是寫德文,只能依靠Google翻譯和Google地圖,幸好當地居民很友善,如果迷路或是看不懂德文,他們都很樂意幫忙。初來乍到的同時卻是有最多事情要忙,到宿舍仲介公司拿鑰匙check-in、去市政廳(Rathaus)辦理戶籍登記 (申請交換一年的人還得去領居留證)、繳交學生會費然後拿取學生證(住比較遠的學生需要出示學生證才能買學期票)、購買當地保險、和學校的coordinator會面,有些事情可能還需要跑不只一趟,所以最好提前處理。

我在台灣的時候就已經申請好當地的宿舍了,位置很方便,離主校區走路只要五分鐘,而這棟宿舍也被當地人稱為「交換生宿舍」,裡面的住民九成都是交換生。宿舍每層樓都設有一個公共廚房,因為外食實在太過昂貴,所以我們都會自己煮飯來吃。交換生宿舍的廚房就是一個小交誼廳,來自各國的學生烹調自己國家的料理,常常有歐洲人看到台灣人煮飯感到很神奇,像是我們會把蔬菜煮熟、把牛奶加進水果榨汁。有一次宿舍還舉辦了各國家鄉料理的派對,有台灣的滷肉、韓國的辣炒年糕、土耳其的花生拌五穀、義大利麵、德國的牛肉炒馬鈴薯、印度的捲餅、西班牙的水果酒等非常多的特色料理,大家互相向人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和文化,是很有趣的一次體驗。我們也常閒暇時聚在廚房聊天,聊旅遊時的見聞趣事、彼此間的文化差異、討論學校課業或者計畫下一個周末要去哪玩,也因為相對沒有課業壓力,所以有些人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在廚房開趴,我們都笑說只要在廚房待上一天就能認識很多朋友。住在這裡的一年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我想這是會讓我在往後的日子裡不斷回味的美好記憶。

在生活方面,茵斯布魯克和台灣可說是天差地別。街上的商店最晚七點就會關門、星期天全市只有兩家超市營業,所以我們宿舍的人也常成群結隊去grocery shopping囤貨。歐洲資源利用的風氣很盛行,在這裡每個星期六日會定期舉辦跳蚤市場,我也時常去挖寶,學期初的生活用品、廚具、雪具、腳踏車都是從跳蚤市場買回來的,不但便宜很多,也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而在這裡大家都偏好走路或騎腳踏車,不單是因為喜歡運動健身,車票太貴也是一個原因,除非有購買學期票,否則搭公車或電車一趟就要七十多塊台幣。但不得不說,住在這裡的生活品質很好,茵斯布魯克是被阿爾卑斯山環繞的城市,夏天爬山健行、冬天滑雪溜冰,從我住的宿舍往後走就是一條登山的步道,心血來潮就可以去爬爬山、呼吸新鮮到不行的空氣;我也在這裡體驗了人生第一次的滑雪,享受失速的快感。還有一條茵河(Inn River)貫穿全市,常會看到有人沿著河堤慢跑健走,天氣好時我也會坐在河邊的長椅上或發呆或看書就能度過一個下午。在境內還有兩個漂亮的湖,我們常去湖邊野餐玩牌曬太陽,有一次還嘗試了立式槳板(paddle boarding)。有趣的是因為奧地利不靠海,他們只好在湖邊穿比基尼、泳衣,過過乾癮。在這裡的小孩也很幸福,我到課輔中心當過幾次志工,發現他們周末和寒暑假都沒有回家作業,當地人說因為童年只有一次,希望孩子們能無憂無慮地玩耍,歐洲人都非常注重生活,比起汲汲營營地賺錢,更喜歡親近自然,注重家庭時間。

這一年我不只上了和生物有關的專業科目,也選了幾堂專門開給交換生的課程。其中一堂十分有趣,在這裡推薦給之後的同學,這堂課的名稱是“Central Europe/Austria/Tyrol”。老師會帶領大家認識奧地利還有提洛邦(茵斯布魯克所在的州縣)的歷史,特別的是,不只是課堂上死板的教學,還帶我們免費參觀了各處的博物館,甚至還到德國的近郊校外教學,一學期下來美術館、民俗博物館、手工藝博物館等等,我們走訪了不下十個,不僅是高中時所學過的世界史活生生出現在眼前的樂趣,更能深入了解現在所踏上的這片土地的悠久歷史,也更有意義。除此之外,因應歐洲現在的難民潮,有一堂課的報告讓我們有機會接觸難民們,一起討論完成作業。在過程中,也慢慢知曉了他們身上的故事,千鈞一髮逃離戰亂的政府後,隻身一人來到異地,言語都不通,生活更是艱辛,這也讓我為自己生在和平的國家感到十分的慶幸和知足,與此同時也替眼前這兩位年紀比我小卻十分懂事的孩子感到心疼。在這所大學的交換生眾多,因此學校開的課程十分多元,也有不少科目是英文授課,於是我也好好把握機會,修了很多門在台灣學不到的課程,在專業知識上更上一層,人文素養方面也有十足的收穫。

好不容易來到歐洲,當然要好好地玩遍各國,在這段交換的日子裡,我拜訪了二十個國家。參加慕尼黑啤酒節,體會日耳曼民族喝酒的大器和瘋狂;參觀納粹時期的集中營和紐倫堡大審的博物館,走進那個時代的傷痛、深深感受到猶太人的恐懼焦慮;到法國凡爾賽宮,親眼看見路易十四的張狂奢華對比當時代窮困的人民;參加南法的尼斯嘉年華,在夜晚的聲光效果和四處飄散的彩屑中與朋友們同樂;在布達佩斯的塞切尼溫泉浴場,體驗一邊下雪一邊泡露天溫泉的有趣情景;到芬蘭北邊巧遇極光的神秘色彩及感動;前往北歐的森林,體驗聖誕老人般搭乘麋鹿雪橇的樂趣橫生;在愛爾蘭的酒吧中,隨著輕快的音樂翩翩起舞;在哥本哈根街頭感受迷人的童話小鎮風華;獨自攀爬瑞士的少女峰,被山林和冰河的壯麗所震撼;在義大利的古羅馬競技場,想像鬥獸士與野獸拚搏的驚天動地;進入梵諦岡的西斯汀禮拜堂,一賭名畫創世紀的風采和米開朗基羅的才華洋溢;漫步在賽維亞的西班牙廣場中,欣賞街頭藝人精湛的佛朗明哥舞技;特地前往英國的王十字車站,模仿哈利波特推著推車前往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到訪克羅埃西亞的十六湖國家公園,深深愛上藍綠色湖泊的靜謐。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領略到了各國不同的人文風情、歷史遺跡。在這些旅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往往不只是景點,人與人間的溫暖也會讓旅行增色不少,像是在斯洛維尼亞的湖邊等了兩個小時的公車後,有好心人願意順路載我一程、在青年旅館結識之後仍保持聯絡的朋友、在比利時超市迷茫地選水果酒時,當地人熱情幫你分析各種酒款。

3. 心得

Educated by the world”(在整個世界受教育),一名背包客在自己學歷的欄位寫上這樣的文字。
我非常喜歡這行敘述,它概括了我這一年來交換的心得感受。在茵斯布魯克學著如何生活、如何社交、如何享受青春;在旅行各國時,當地的歷史博物館、餐館裡的老奶奶、沿途認識的旅伴、街頭的手工藝者,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總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些甚麼。比起在學校裡所學的死板板的知識,在這段日子我所收穫的東西實在多太多了。一如茵斯布魯克的校區是散落在城市各處,彷彿在告訴你—整個城市都是讓你學習的地方。

最後,建議之後的同學們,出國前可以先聯絡好當地的Buddy,或上語言中心的網站申請語言交換,在新環境能有個人帶你會安心許多。並且要好好利用手上這張得來不易的歐洲學生證,尤其巴黎的博物館,25歲以下的歐洲學生都能免費參觀。可以的話事先申請好國際駕照(須考照已滿兩年),否則歐洲某些地方的公共運輸會令你頭痛。隨時保持開放的心胸,別急著為自己設限,勇於嘗試新事物,相信這趟交換之旅會成為你之後人生的寶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